沂南县总面积1719平方公里,98万人口。辖14个乡镇、1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96个行政村(社区)。距临沂飞机场30公里,距日照港80公里。境内有“三高一铁”(京沪、日东、长深高速公路和胶新铁路)及4条国、省道,正在规划建设的济莱临高铁、董梁高速、临临高速途径沂南,京沪高铁二通道在沂南设站。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国家卫生县城” “国家园林县城”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中国特色产业百强县”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全国电商进农村示范县” “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县”。
历史文化悠久
沂南古称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出生地和成长地,也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境内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172处,北寨汉画像石墓群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齐鲁小敦煌”,北京奥运会纪念币设计图案即取材于其中的汉画像图案。
红色资源富集
沂南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被誉为“山东小延安”。我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主政权——“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1940年8月在沂南青驼寺成立。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200多位将帅都曾在沂南战斗和工作过。全县先后有30余万人次参军支前,牺牲1万余人,涌现出了“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是“全省双拥模范县”。大青山突围战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全域旅游强县
沂南山清水秀,生态怡人,沂河、汶河、蒙河三河汇流,蒙山彩蒙景区、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生态良好、景色秀美,入选第一批“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坚持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放大“红绿蓝古泉”资源优势,推动文旅康养一体发展,创造了县域旅游发展的沂南模式,先后建成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竹泉村、智圣汤泉等A级以上景区16家,其中4A级景区5家,是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获评“中国研学旅行教育实践示范基地”,竹泉是全省首个逍遥游示范点。竹泉村、常山庄村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智圣(国际)温泉城成为“最美中国(山东)最佳休闲度假景区”。
城乡融合发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强与中心城区对接,建设工农联动、城乡融合试验区”的定位,实施城乡融合方略,扎实推动城乡融合系统集成改革,建立了1个总规引领、6大融合创新、30项措施推进的“1630”城乡融合工作体系,以“十百全”工程为总抓手,带动城乡融合全面突破、乡村振兴全面提升,打造高品质、现代版“沂蒙山居图”。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是全省唯一国家首批田园综合体、是“国家田园综合体标准化建设示范推广平台”,获评“全国田园综合体示范基地”,朱家林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党性教育基地片区获批“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沂蒙泉乡田园综合体成功创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
特色产业集聚
搭建“一区多园”平台,形成了以开发区为主阵地,双创科技园、新材料产业园、医药健康产业园、电商物流园、铁路物流园、宠物食品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推进机械制造、电动车、鞋帽玩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了新材料、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培植了电子信息、医药等新兴产业,被认定为“中国预制菜供应基地”“中国电动车产业基地”“中国制鞋基地”“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中国硅砂之都”。

联系方式
单位:沂南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地址:沂南县振兴路东段志华大厦A座1107
电话:0539-3259079
邮箱:3259079@163.com
微信公众号:沂南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