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rowsing

选择山东> 十强产业(新)> 精品旅游> 产业资讯

齐鲁文物“活”起来 旅游品牌亮起来

2023-08-21 09:32

前不久,2023年山东省红色文化主题月启动暨山东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红色主题遗产线路发布活动在烟台举办。活动现场发布了6条红色主题遗产线路,推出集自然景观、红色文化、历史遗迹、学习园地于一体的文旅产品。

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构建起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依托各类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积极推动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落实让文物“活”起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不断发力,相关工作取得实效。

加强保护 擦亮品牌

近年来,山东积极对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重大片区文物保护,“三孔”“三孟”、泰山古建筑群、定陶汉墓等重点修缮保护工程顺利推进;齐长城遗址保护全面加强,创新实施“红黄绿”段保护管理,开展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建成省市县三级监管平台,人防、技防、物防能力显著提升;曲阜孔庙孔府、青岛八大关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项目,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果。

赵家徐姚遗址出土原始陶塑

同时,山东深入组织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山东课题研究,岗上遗址、赵家徐姚遗址、西孟庄遗址、跋山遗址、稷下学宫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在实证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构建山东古代历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岗上遗址、赵家徐姚遗址分别入选2021、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山东省大汶口遗址、城子崖遗址等6项考古发现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山东沿海、威海湾“定远”沉舰等涉水文物考古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甲午海战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此外,山东还先后成功举办“一带一路”与山东、黄河文明与堌堆遗址、稷下学宫遗址考古发现等学术研讨会,“海岱考古”品牌持续擦亮。

山东省水下考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室主任孟杰介绍:“今年,我们将重点推进威海湾清北洋海军沉舰水下考古调查项目。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来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预计9月底完成。后期,我们还将继续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地方文博机构共同对‘定远’舰、‘靖远’舰、‘来远’舰的出水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同时继续推进山东沿海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让更多人了解我国海洋国土下的文化历史瑰宝,推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

完善体系 多元创新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

近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在山东博物馆对外展出。该展览涵盖了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8省份31处遗址的335件(套)文物,着力展示中华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

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

山东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山东博物馆秉持“叙事、创新、人本”理念,创新展览形式,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展览。今年推出的“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展综合运用图文展板、模型装置和现代媒体技术,将文物展品紧密联结,构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阐释系统,为公众打造易懂、好看、有收获的展览。山东博物馆还力求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展示丰富的文物内涵,以更生动鲜活、更易接近的方式呈现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体验到“数字+”时代博物馆的更多可能性。

在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游客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项目,深入了解儒家文化。“如今的孔子博物馆,已由单纯的文物征集保存单位转变为兼具文物展览、社会教育、文化传播等功能的重要文化传播机构。”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介绍,博物馆通过引入先进数字科技,打造了一系列高科技数字化展览展示项目,在博物馆专题展厅以全息互动体验形式打造的孔子圣迹图和孔子周游列国数字化体验项目,备受游客欢迎。在数字化“孔子六艺互动体验厅”,观众还可以通过3D声光电影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近年来,山东统筹推进不同地域、不同层级、不同属性、不同类型博物馆建设,全省各类博物馆达到735家。其中,国有文物文化类博物馆190家、国有行业类博物馆102家、非国有博物馆443家。全省免费开放博物馆672家,每年接待观众8000万人次。

此外,山东还充分利用文物藏品资源打造精品陈列展览,“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黄河之水天上来——历代黄河舆图特展”等8项展览获国家文物局主题展览推介,“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展”“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等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文旅融合 打造标杆

签署《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创建协同推进工作协议》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由河北、山东、河南等10个省份的文物部门在成都共同签署的《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创建协同推进工作协议》提出,到2025年,东坡文物和文化遗产价值挖掘、资源保护、研究阐释、开放利用等取得显著成效,“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全面建成。

围绕让文物“活”起来,山东不断加强挖掘利用,创新转化手段,一大批文保单位、遗址遗迹、文博场馆、古镇古村纳入旅游线路,促进了文物和旅游相互赋能。

山东对外开放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180处,其中建成景区并开放的620处,为城市街区更新改造、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山东还专门召开全省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建立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同时,发挥革命文物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的重要作用,创新举办“山东省红色文化主题月”。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建成红色旅游景区近百个,2019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亿多人次,收入超过1000亿元。此外,山东与美国、德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的友好城市的文化部门及相关院校签署了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协议及备忘录,同时,“一带一路”文物保护交流合作成果丰硕,中外联合考古取得新进展。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表示,山东要继续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以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为抓手,用好遗址、博物馆等资源,加大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力度,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更好地以文物为载体搭建立体化展示传播体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山东篇章。


Recommend

Home

Services

Cooperation Cases

Events

Latest Investment News

Major Meetings

Major Events

Industrial News

Talent Recruitment

Talent policy

Why Shandong

Favor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mproved Infrastructure

Open Investment Environment

Huge Consumer Market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Sound Industrial System

Booming Marine Economy

Inexhaustible Innovation Vigor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al Agencies

International Living Environment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ndustrial Project Library

Contact Us

Function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ies

Overseas Representative Offices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Service Agencies in Cities

Your Suggestions

Cities

JinanQingdao

ZiboZaozhuang

DongyingYantai

WeifangJining

Tai'anWeihai

RizhaoDezhou

LinyiLiaocheng

BinzhouHeze

Development Zone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

Special Customs Supervision Zones

Key Industries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New energy & materials

Modern maritime

Healthcare & elderly care

High-end chemical industry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Cultural creativity

Boutique travel

Modern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