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足迹。
回顾过去一年,众多事件值得铭记。“新旧动能转换大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南方学习”“青年企业家国际峰会”“儒商大会”“外交部全球推介”“全国工商联主席峰会”“香港山东周”……这些前进路上的精彩节点,绘就新时代山东再领改革风气之先、再立开放波澜潮头的鲜明形象。
“这一年,山东真的变了!”站在新起点,山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越敞越大,让各种要素汇聚成创新创造洪流,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改革、开放、包容、充满活力、敢闯敢试,新时代新山东越来越吸引海内外的目光。
山东“动”起来了——
用解放思想的“铁扫帚”,“扫”出深化改革开放新气象
2018年12月28日,全省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现场推进会议上传来好消息:28项“一次办好”年度任务基本完成,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回想去年6月份这项改革启动之初,“同一片蓝天下,一些先进省份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的“解放思想之问”,这个结果让人别有一番况味。
实践再次证明,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会有敢闯敢试的胆气。什么时候改革走在了前列,发展就会走在前列。
2018年,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宏阔“景深”中,贯穿着“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这样一条主线:
年初,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的冲击波,激活一池春水;
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组织党政代表团到苏浙粤三省学习,引导各级干部对标先进、正视差距;
6月,在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刘家义直言不讳:“今天我们有些干部缺少了那么一股改革创新的精神,缺少了敢闯敢干的劲头”;
……
解放思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改革创新的劲头再次涌动勃发。这一年,山东用解放思想的“铁扫帚”,“扫”出深化改革开放新气象,以改革上敢领风气之先推动发展走在前列。
补齐发展短板,山东“动”起来了!当前我省最大的短板就是有效制度供给严重不足,各级各部门以坐不住的紧迫感补齐短板、加固底板,以制度创新推动改革发展。
省级层面成立省推动制度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聚焦高质量发展最急需、最紧要的开发区、人才、“双招双引”等15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建立一批先进制度。比如,首次提出高校岗位总量由“生员比”确定,不再与人员控制总量硬性挂钩,初步预计,我省高校增加正高级岗位9605个、副高级岗位6669个,高级岗位比例由现状的37.92%提高至53.6%,均优于苏浙粤三省。
积极寻找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再塑体制机制新优势,省内各地同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2018年12月29日,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这也是山东首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该院将打通科学技术—产生—熟化—转化—实现社会价值完整创新链条,建成需求引导、充满活力、高效一流的新型研发组织。
山东“动”起来的另一个重要观察“窗口”,是优化营商环境。去年6月份以来,声势浩大的“一次办好”改革在齐鲁大地吹响“进军号”,省委、省政府向办事企业和群众发出了“一次办结、群众满意”的山东承诺。聚焦难点痛点堵点,直指营商环境薄弱环节,推出10大专项行动,其中工程建设审批从180天减少到45天;打通信息孤岛、数据烟囱,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对各市进行营商环境评价,以量化直观的指标,倒逼营商环境改善。
同时,借助舆论监督和问责,“一次办好”走出政务大厅,成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革故鼎新、图强求变之风劲吹齐鲁大地。
山东“活”起来了——
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奏响高质量发展时代强音
2018年12月6日,兖矿集团控股企业兖煤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澳洲和香港两地主板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由此,2017年以来在香港上市的省属企业增至4家,以上市为主要渠道之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山东大幅提速。
山东是国企国资大省,近年来,省属企业块头不断壮大,可筋骨不够强健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同时,民营经济不发达、中小企业力量偏弱始终是山东经济发展的痛点。
去年,山东把“两个毫不动摇”贯穿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程,以改革促国有经济强身健体,以改革助民营经济翻山越岭,协同国企、民企共生共荣。
向节骨眼、要害处用力,一系列沉积多年、阻力重重的束缚被打破。过去,省属企业发展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标志性品牌不多,根本原因在于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如今,人才工作成绩的高低直接与省属企业领导人员薪酬挂钩,并通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发挥导向作用:去年,省属企业新设院士工作站2个、引进院士7名,院士工作站达到11个,签约院士达到34名,
有力助推了自主研发创新,涌现出一系列重大成果。
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层层推进。去年以来,支持实体经济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支持民营经济35条等政策措施密集发布,普惠的同时,更着眼为民营经济破解一批制约发展活力的痛点堵点难点。降本增效拿出真金白银:仅4类税收调整每年就可为全省企业减税上百亿元;重商亲商态度鲜明:去年11月以来,31位省级领导同志集中到省外山东商会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34个,考察民营企业89家……
截至去年11月,山东省属各级企业混改户数占比已达58.25%。除国务院和省政府明确要求国有控股的企业和行业外,其他省属企业对非公资本全面开放,不仅国有资本活力得到充分激发,也为民营经济拓展了发展空间。比如,山钢集团张店钢铁、兖矿集团国际焦化公司将经营管理权交由我省百强民企永锋集团,效益、负债结构等指标大幅提升改善。
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70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0%;资产总额达到29303亿元,同比增长18%,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省属企业“十强”产业领域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占比分别达到34.18%、27.43%和47.04%。
与此同时,从去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看,民间投资信心正在增强,稳固和提振民营经济的政策正在落地见效。
山东“融”起来了——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18年,山东的改革开放可谓“风起云涌”。
放眼国内和国际,在我国扩大开放和全球化深层次变革大局中,“山东机遇”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词。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到打造高效透明的营商环境,从提升引资引智水平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山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对外开放,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这一年,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自身发展放到全国、全球的大格局中优化配置资源,着力在推进高水平开放上实现新突破。
积极借助国家平台推介展示自己:6月召开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是中国的主场外交,也是山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历史性机遇,一场国际性的盛会,淬炼了一座城市,提振了一个大省。9月举行的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活动,让山东再次站上世界舞台,这是外交部首次对东部沿海省份进行全面而富有特色的推介。
培植打造高质量“双招双引”平台:“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2018”,充分展示了山东开放的战略谋划和长远眼光;“儒商大会2018”,是山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全球儒商盛会;还有全国工商联主席峰会、香港山东周……一系列“组合拳”,让全国乃至世界对山东刮目相看。
“选择山东”“投资山东”“抓住山东机遇”,成为国内外众多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共识。国内外的企业家们频频会聚齐鲁大地,带来了人气和信心,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资金和项目。其中,仅儒商大会“十强”产业平行论坛签约项目134个,其中投资类项目128个,合同总金额超4500亿元;基金类项目6个,合同总金额1930亿元。
这一年,山东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12月31日,伴随着新年来临的脚步,2018年的最后一班“齐鲁号”中欧班列从青岛胶州出发,新年第一天,来自中国的产品就将进入当地市场。去年10月,山东率先在全国建立省级欧亚班列统一运营平台“齐鲁号”,加快融入“一带一路”的步伐。2018年,山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资快速增长,参与度指数跃居全国第二。同时,以“走出去”带动“引进来”,充分利用全球资本、资源、人才和市场服务省内产业转型升级。
这一年,山东积极搭建开放共享平台,发挥毗邻日韩的优势,突出抓好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中韩(烟台)产业园、青岛中德生态园等特色园区创建,加大自贸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深化与世界500强合作行动方案,实施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大使”制度,全年引进日本伊藤忠、德国曼集团、博世、美国伊顿、谷歌、法国标致等2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省投资项目46个。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山东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新的一年已经到来,站在新起点,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我们就一定能再次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跑好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这场接力赛。
作者: 张春晓 代玲玲 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