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来源:大众日报2022-10-21 15:36
10月18日,在省农科院东营基地南部片区的微咸水滴灌系统测试平台,省农科院资源与环境所助理研究员马长健正在对设备进行适宜系统压力调控与投入品适应性试验。“这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延长系统使用寿命,并提高对盐碱土壤改良效果。”
东营盐碱地面积341万亩,占全省盐碱地面积的38%,盐碱耕地196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9%,有发展盐碱地农业的巨大空间。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需要“组合拳”,不仅要有种业研发,还要有配套技术,科学管理模式,良种、良方、良法,一样都不能少。做好“水文章”,就是其中关键一环。
黄河三角洲地区淡水资源贫乏,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7%,为山东人均占有量的68.1%。近年来,由于黄河水量减少以及引黄配额限制等因素,导致黄河三角洲农业灌溉大量利用微咸水来弥补淡水资源的不足。
滴灌是目前最为节水的高效灌溉技术之一,由于其精量、可控等特性,可以有效降低作物根区的盐分胁迫水平,被视为微咸水灌溉最可靠的方式。然而,微咸水中的盐分离子极易在滴灌系统的核心部件——灌水器内部聚集引发堵塞问题,已成为滴灌领域的国际性难题。“灌水器堵塞已成为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微咸水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瓶颈。”马长健介绍。
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微咸水水质复杂、施肥类型多样、灌溉系统寿命降低等现实问题,省农科院资源与环境所在东营基地建设了微咸水滴灌系统测试平台并开展了长期原位加速试验,初步明确了黄河三角洲微咸水滴灌条件下肥料类型对灌水器堵塞特性、堵塞物质形成及关键组分的影响效应,提出了滴灌系统安全施肥、高效运行技术模式,较改良之前滴灌系统综合效率提升20%以上,为滴灌技术在该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马长健介绍,他们把这项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水溶性添加剂和水肥配比方案上,这样就能让农民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情况下,大大减少灌溉设施堵塞,提高其使用寿命和效果。
为打好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攻坚战”,山东省农科院于今年4月启动实施了“突破黄河三角洲战略”。他们组建了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作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举全院之力组织院内500余名相关科研人员开展科技大会战,实施耐盐碱新品种选育、耕地质量提升等9大科技行动。目前,该院已筛选和培育出120余个盐碱地适生作物品种在黄三角盐碱地上大规模推广应用,研发出一系列盐碱地实用技术和配套装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