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我国第八个保税港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2008年9月7日由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同意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批复》(国函200883号)获得批复建设。此前,我国已有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厦门海沧七个保税港区获批建设。
主导产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加工制造业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设立于胶州湾西岸,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包括4.8平方公里码头作业区和4.92公里物流仓储加工区、港口配套服务区等功能区。是全国唯一一家按照“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的要求,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以及临近港口整合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先期对运营模式、土地利用、规划布局、非保税业务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论证工作,初步形成了“一次规划、分期封关、整体推进”工作方案,争取第一时间实现封关运营,并尽快释放保税港区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青岛港是我国第二大外贸口岸,前湾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集装箱港。根据规划到2010年,规划建设的前湾保税港区全面封关运营,19个码头泊位将全部投入使用,将会带动青岛口岸集聚1500万标箱的吞吐量及3亿吨的吞吐能力,带动山东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到6亿吨以上,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现代物流发展的超级引擎,并有力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发开放。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批复设立,标志着青岛在扩大开放、拥湾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方面抢占了政策的制高点,同时对全省对外开放有深远意义,在环渤海经济圈“大(连)青(岛)天(津)”支撑发展格局中赢得了先行先试的开放优势:
一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国际中转功能,有效遏制并夺回国内流失到韩国、日本的中转箱量,推动青岛港在未来5年内发展成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进程。有利于培育壮大港航服务、跨国采购、特色研发、服务外包、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集群,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期货交割中心,并探索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试验区。
二是将更好对接“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促进周边区域开发开放,形成呼应主城发展的新型经济区域,推进“一主三辅多组团”战略深入实施,区内企业可享受便捷的进出境手续、优惠的税收政策、宽松的贸易管制、简化的业务手续等。
三是将进一步优化山东港口集群资源配置,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和日照港为两翼、以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集装箱中转枢纽,推动山东发展成为国际开放大省。
四是作为山东乃至沿黄流域九省区唯一的保税港区,将有力吸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高速集聚,促进中西部开发开放,整体提升全省乃至沿黄流域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是由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港口三者升级而成,综合了三者的所有功能和政策,并实现区港合一,拥有其他保税区域所没有的口岸功能。保税港区一个海关统一监管,可以将三者功能有机结合,实现保税区域与港口的实质联动,省去了繁冗的转关手续,降低了物流成本。为企业开展新的业务模式提供更多便利,是未来我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先行实验区。
高水平、高标准的规划是青岛自贸片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吴志强对青岛自贸片区规划付诸大量心血,站在全球高度,纵观世界自贸区发展史,为青岛自贸片区谋划了高阶发展的布局。
在吴志强院士的大会致辞中,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未来自由贸易港的美好蓝图。从48个代表性项目开始,新一代自贸区正在一砖一瓦地抓紧建设。勇当对外开放“排头兵”,青岛自贸片区如何为青岛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展现更大作为,让我们继续从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实际进行解读。
航运物流业
全球领先“智慧”物流基地 数字化优势提升传统产能
青岛因港而生、向海而兴,港口作为青岛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在青岛对外开放、海内外联动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月17日,在青岛自贸片区开放合作项目落地大会上,青岛国际资源配置中心、港口集装箱智能网络货运平台、东北亚中转集拼中心、国际船舶交易中心等12个重点航运物流项目成功落户青岛自贸片区,项目总投资228亿元,其中外资5000万美元,项目涉及智能仓储、网络货运、船舶交易、数字仓单、融资租赁、智能空轨、中转集拼、冷链物流等多个领域。
● 汇集要素打好航贸金建设攻势
位于青岛自贸片区内青岛前湾港是全球重要的码头作业核心集群,为加快发展临港产业,提升航运服务产业能级,片区在进一步夯实港口基础服务的同时,正加快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船舶经济、融资租赁、海事法律等高端航运服务产业。
青岛自贸片区按照国家赋予的“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全力建设集航运、贸易、金融服务于一体的青岛国际资源配置中心项目,建立高能级国际化海洋科创服务系统,构筑科技赋能数字化金融服务生态圈,提高片区航贸金资源整合配置能力,打造高效高质港航物流服务支撑体系,通过更大市场空间内配置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港口辐射带动作用,实现运输港向贸易港的转型。
● 动能转换增创更高水平优势
青岛自贸片区全面推进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加速发展“四新”经济,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能,培育壮大新动能,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此次签约的项目中,包括涉及交通科技、智能仓储、网络货运等一系列数字化物流项目。通过建立集装箱物流数字化平台,实现集卡运输全流程节点数据信息的互通、协同与可视化,推动集卡道路运输行业的数字化升级。同时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发展片区国际中转集拼及集装箱堆存、修理配套服务等高附加值产业,以此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化、自动化仓储物流基地。
同时,青岛港正加速发展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通过建设集装箱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可实现港口、陆路、铁路联运“零换乘”,打通物流瓶颈等“最后一公里”,采用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更经济的新型立体运输方式,代表城市、港口、物流智慧交通未来发展方向。
● 夯实服务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青岛自贸片区结合国际资源配置中心等相关项目建设,以船员管理、船员派遣、船员培训、船员服务等业务为核心,联合青岛市总工会、山东船员服务协会共同打造中国北方地区海员服务中心,借助青岛独特的区位优势及港口、航运资源,为每年2万余艘次往来船舶及50余万人次海员提供有力保障。
在船舶供应方面,片区正会同海关、海事、边检等部门,加快推进供退船公共服务平台和船供油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实现供船作业全程“无纸化”,企业“零跑腿”。并联合青岛船供协会等部门和机构,加快推进“供船物料基地”项目建设,打造优质高效的船供产业发展环境,提升青岛口岸航运服务产业能级。
同时,片区依托“区关港联席会议机制”,加快发展口岸智慧查验新模式,打造公开、透明、高效、智能、安全的青岛口岸综合服务环境。
● 高端布局引领更高质量发展
青岛自贸片区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建设国际船舶及航运要素交易中心,加快船舶进出口代理、船舶经纪、航运保险、船舶融资、资金结算、法律服务等产业链要素的平台聚集,构建船舶交易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打造国内一流、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船舶交易服务平台。
利用自贸区中转集拼产业扶持办法,进一步挖掘青岛陆海空铁枢纽的自然优势,以海铁、海海和海空集拼为主要业务构成,中转集拼成本、业务时效优于釜山等传统优势港口,并逐步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中转集拼中心。
青岛至东京、大阪、河内三地跨境电商货运包机的开通,可实现每周执飞11班,每周载货量140余吨,为客户提供物流时效更快、综合成本更低的跨境电商物流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山东本土企业出口货物周转效率,促进本地优质产品销往海外市场,并预计可带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70亿元。
青岛自贸片区紧扣物流行业转型升级要求和智慧物流发展趋势,加快构建新型物流产业生态圈,实现了航运物流产业的高度聚集和高端航运领域的快速布局。一个面向更广海域、实现更加开放的自贸区,正乘风破浪,驶向深蓝。
国际贸易
高质量跨境电商项目有力推动贸易结构优化
6月17日,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项目推介会签约活动上,中欧贸易平台总部运营中心、中国轮胎商贸城运营中心等12个重点外贸项目签约落户青岛自贸片区。
● 聚焦保障大宗供价稳定
此次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33亿元,项目运营后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约408亿元(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38亿元)。主要定位在大宗商品进口、跨境电商等领域,将成为有力拉动自贸片区外贸发展的新动力,推动贸易结构优化。
作为山东省乃至中国重要的大宗商品进口集散基地,片区依托自贸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进口示范区等多重政策优势以及港口天然区位优势,持续推出大宗商品智慧监管模式创新,“入境空箱快速放行”、“进口矿石随卸随混”、成品油“云计重”、原油“船船直取”等新的监管模式成效显著。
首创的外贸原油“先放后检”监管模式,进口原油经现场查检和取样后即可卸船、提离口岸监管场所,减少油船在港时间2-3天,降低收货企业成本10万美元/船,有效缓解疫情以来原油压港难题,该创新获海关总署认可并向全国推广。
2020年,片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108亿元,以青岛市0.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青岛市1/6以上的外贸额,原油、铁矿砂、橡胶、铜矿砂和纸浆五个货种的进口额达245亿元,大宗商品的稳定进口有效保障了全省及腹地原材料需求。
青岛自贸片区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加强大宗商品进出口和储备调节保障大宗商品供给。为此片区以大项目大企业为支撑,吸引新润丰贸易研发总部项目、伊藤忠伊藤忠混矿项目等重点大宗项目落地,为片区大宗商品进口集散继续加码竞争力,同时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做好青岛乃至全省、全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作出努力。
● 高质量发展贸易新业态
而作为沿海对外开放高地的青岛,早在2014年青岛便开始大力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并在2016年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青岛自贸片区作为青岛政策的先行先试区,于2015年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并逐步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试点。
在几年的持续深耕下,片区先后取得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以及跨境电商企业对海外仓出口的试点等多项政策的突破。
2020年,青岛自贸片区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37.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6倍,占青岛市跨境电商进出口的68%。据测算,2021年,1-4月片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已与去年全年几乎持平。
纵观此次签约的外贸项目,一系列高质量跨境电商项目赫然在列。东北亚跨境电商中心仓项目、云集跨境电商核心仓项目、华青控股集团跨境电商项目、无边跨境电商总部项目等签约落户片区,项目的落地无疑将为片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 紧抓RCEP重要机遇
2020年11月15日,历时八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RCEP的签署将形成包括东盟10国、东亚三大经济体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国承诺在10年内实现零关税,这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作为中国沿海开放的窗口之一,青岛的对外开放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此次RCEP的签署,有助于青岛和自贸区成员国之间加强经贸沟通,促进贸易往来。值得注意的是,此次RCEP协定更新增了中日、日韩两对重要国家间的自贸关系。随着RCEP的签署,也将不断提升青岛与日韩的经贸合作水平,而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也是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重要部分。
同时片区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稳步提升。2020年,片区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25.8%,约占全区出口的20%,东盟已逐渐成为青岛自贸片区最大的贸易体。
为便利与日韩、东盟等相关国家贸易往来,青岛自贸片区围绕日韩提供跨境电商、国际快件、商品展销、贸易服务和人才公寓等保障,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打造具有日韩特色的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先行区;聚焦智慧冷链,针对日韩进口水产品贸易,建设智能冷链仓储物流基地;便利东盟橡胶等大宗商品贸易,通过区块链、物联网、仓单交易等前沿技术,提高橡胶非标产品交易周期,降低交易成本和简便交易手续,并给予橡胶产品金融赋能。
现代金融业
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青岛自贸片区开放合作项目落地大会上,高质量现代金融项目的签约,正是青岛自贸片区金融创新不断深化,金融活力不断释放的成果。
● 打造金融新高地构筑高质量发展
成功落地青岛自贸片区的全国首笔中国-新加坡货币互换新元融资业务,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是缓解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又一突出成果。片区首单保税原油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成功落地,不仅盘活了保税油品仓单的金融价值,解决了油品贸易企业融资难题,也为片区内其他金融机构打通业务流程提供了样本。
山东省首单飞机融资租赁业务正式落地,则标志着片区内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为船舶等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打通了路径。青岛市首个QFLP架构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青岛交银海控科创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的落户,实现在外资私募股权业务的新突破,境外股权投资基金(PE)有了投资境内企业的“直达通道”。在片区试点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国企业集团建立本外币合一资金池,在境内外成员之间集中开展本外币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业务。
为加快金融科技发展,提升金融资源配置能力,青岛自贸片区与青岛海关、上期所共同打造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仓单交易系统,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标准仓单和非标仓单的制定和现货流转的全流程跟踪和监管。引进山东大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全国唯一公共性仓单登记信息平台“中仓登”,实现大宗商品金融属性与供应链深度融合。
青岛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建立“区关税”信用合作机制,推出一系列惠企利企服务新模式,片区企业进口可享受省掉关税和增值税,出口可享受增值税退税优惠政策,节省财务成本和支出。
● 集聚金融创新势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青岛自贸片区获批以来,一直积极引进各类新型金融机构。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银行陆续挂牌成立自贸区支行,平安银行自贸区分行成功获批筹建。华夏人寿保险、人民财险、太平洋财险、中路财险等保险公司也相继落户片区,集聚银行、证券、保险、地方金融组织等各类金融机构160余家。
青岛自贸片区引进的各类基金管理人已达30余家,中基协备案的基金数量46只,基金总规模336亿元。截至2020年末,青岛自贸片区的银行存款余额59亿元,贷款余额88亿元,跨境交易数量1.6万笔,跨境交易金额达180亿元。
而在提升发展供应链金融方面,青岛自贸片区也出台《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扶持办法,围绕企业投融资需求,鼓励开展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提升整个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金融创新不断深化,成效也逐步显现。在首届环球城市招商推介大会暨2020中国城市投资吸引力指数发布会上,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之一。
据悉,第八届存货融资与担保品管理研讨会暨青岛自贸片区航贸金发展创新周进入“自贸区发展专题”。国内外跨境电商、跨境供应链、保税仓、海外仓等领域的建设专家齐聚线上,共同探讨如何推动自贸区航运、贸易、金融一体化协同发展,更好发挥自贸区对跨行业耦合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高水平、高标准的规划是青岛自贸片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吴志强对青岛自贸片区规划付诸大量心血,站在全球高度,纵观世界自贸区发展史,为青岛自贸片区谋划了高阶发展的布局。
在吴志强院士的大会致辞中,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未来自由贸易港的美好蓝图。从48个代表性项目开始,新一代自贸区正在一砖一瓦地抓紧建设。勇当对外开放“排头兵”,青岛自贸片区如何为青岛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展现更大作为,让我们继续从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实际进行解读。
航运物流业
全球领先“智慧”物流基地 数字化优势提升传统产能
青岛因港而生、向海而兴,港口作为青岛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在青岛对外开放、海内外联动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月17日,在青岛自贸片区开放合作项目落地大会上,青岛国际资源配置中心、港口集装箱智能网络货运平台、东北亚中转集拼中心、国际船舶交易中心等12个重点航运物流项目成功落户青岛自贸片区,项目总投资228亿元,其中外资5000万美元,项目涉及智能仓储、网络货运、船舶交易、数字仓单、融资租赁、智能空轨、中转集拼、冷链物流等多个领域。
● 汇集要素打好航贸金建设攻势
位于青岛自贸片区内青岛前湾港是全球重要的码头作业核心集群,为加快发展临港产业,提升航运服务产业能级,片区在进一步夯实港口基础服务的同时,正加快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船舶经济、融资租赁、海事法律等高端航运服务产业。
青岛自贸片区按照国家赋予的“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全力建设集航运、贸易、金融服务于一体的青岛国际资源配置中心项目,建立高能级国际化海洋科创服务系统,构筑科技赋能数字化金融服务生态圈,提高片区航贸金资源整合配置能力,打造高效高质港航物流服务支撑体系,通过更大市场空间内配置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港口辐射带动作用,实现运输港向贸易港的转型。
● 动能转换增创更高水平优势
青岛自贸片区全面推进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加速发展“四新”经济,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能,培育壮大新动能,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此次签约的项目中,包括涉及交通科技、智能仓储、网络货运等一系列数字化物流项目。通过建立集装箱物流数字化平台,实现集卡运输全流程节点数据信息的互通、协同与可视化,推动集卡道路运输行业的数字化升级。同时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发展片区国际中转集拼及集装箱堆存、修理配套服务等高附加值产业,以此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化、自动化仓储物流基地。
同时,青岛港正加速发展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通过建设集装箱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可实现港口、陆路、铁路联运“零换乘”,打通物流瓶颈等“最后一公里”,采用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更经济的新型立体运输方式,代表城市、港口、物流智慧交通未来发展方向。
● 夯实服务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青岛自贸片区结合国际资源配置中心等相关项目建设,以船员管理、船员派遣、船员培训、船员服务等业务为核心,联合青岛市总工会、山东船员服务协会共同打造中国北方地区海员服务中心,借助青岛独特的区位优势及港口、航运资源,为每年2万余艘次往来船舶及50余万人次海员提供有力保障。
在船舶供应方面,片区正会同海关、海事、边检等部门,加快推进供退船公共服务平台和船供油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实现供船作业全程“无纸化”,企业“零跑腿”。并联合青岛船供协会等部门和机构,加快推进“供船物料基地”项目建设,打造优质高效的船供产业发展环境,提升青岛口岸航运服务产业能级。
同时,片区依托“区关港联席会议机制”,加快发展口岸智慧查验新模式,打造公开、透明、高效、智能、安全的青岛口岸综合服务环境。
● 高端布局引领更高质量发展
青岛自贸片区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建设国际船舶及航运要素交易中心,加快船舶进出口代理、船舶经纪、航运保险、船舶融资、资金结算、法律服务等产业链要素的平台聚集,构建船舶交易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打造国内一流、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船舶交易服务平台。
利用自贸区中转集拼产业扶持办法,进一步挖掘青岛陆海空铁枢纽的自然优势,以海铁、海海和海空集拼为主要业务构成,中转集拼成本、业务时效优于釜山等传统优势港口,并逐步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中转集拼中心。
青岛至东京、大阪、河内三地跨境电商货运包机的开通,可实现每周执飞11班,每周载货量140余吨,为客户提供物流时效更快、综合成本更低的跨境电商物流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山东本土企业出口货物周转效率,促进本地优质产品销往海外市场,并预计可带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70亿元。
青岛自贸片区紧扣物流行业转型升级要求和智慧物流发展趋势,加快构建新型物流产业生态圈,实现了航运物流产业的高度聚集和高端航运领域的快速布局。一个面向更广海域、实现更加开放的自贸区,正乘风破浪,驶向深蓝。
国际贸易
高质量跨境电商项目有力推动贸易结构优化
6月17日,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项目推介会签约活动上,中欧贸易平台总部运营中心、中国轮胎商贸城运营中心等12个重点外贸项目签约落户青岛自贸片区。
● 聚焦保障大宗供价稳定
此次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33亿元,项目运营后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约408亿元(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38亿元)。主要定位在大宗商品进口、跨境电商等领域,将成为有力拉动自贸片区外贸发展的新动力,推动贸易结构优化。
作为山东省乃至中国重要的大宗商品进口集散基地,片区依托自贸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进口示范区等多重政策优势以及港口天然区位优势,持续推出大宗商品智慧监管模式创新,“入境空箱快速放行”、“进口矿石随卸随混”、成品油“云计重”、原油“船船直取”等新的监管模式成效显著。
首创的外贸原油“先放后检”监管模式,进口原油经现场查检和取样后即可卸船、提离口岸监管场所,减少油船在港时间2-3天,降低收货企业成本10万美元/船,有效缓解疫情以来原油压港难题,该创新获海关总署认可并向全国推广。
2020年,片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108亿元,以青岛市0.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青岛市1/6以上的外贸额,原油、铁矿砂、橡胶、铜矿砂和纸浆五个货种的进口额达245亿元,大宗商品的稳定进口有效保障了全省及腹地原材料需求。
青岛自贸片区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加强大宗商品进出口和储备调节保障大宗商品供给。为此片区以大项目大企业为支撑,吸引新润丰贸易研发总部项目、伊藤忠伊藤忠混矿项目等重点大宗项目落地,为片区大宗商品进口集散继续加码竞争力,同时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做好青岛乃至全省、全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作出努力。
● 高质量发展贸易新业态
而作为沿海对外开放高地的青岛,早在2014年青岛便开始大力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并在2016年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青岛自贸片区作为青岛政策的先行先试区,于2015年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并逐步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试点。
在几年的持续深耕下,片区先后取得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以及跨境电商企业对海外仓出口的试点等多项政策的突破。
2020年,青岛自贸片区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37.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6倍,占青岛市跨境电商进出口的68%。据测算,2021年,1-4月片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已与去年全年几乎持平。
纵观此次签约的外贸项目,一系列高质量跨境电商项目赫然在列。东北亚跨境电商中心仓项目、云集跨境电商核心仓项目、华青控股集团跨境电商项目、无边跨境电商总部项目等签约落户片区,项目的落地无疑将为片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 紧抓RCEP重要机遇
2020年11月15日,历时八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RCEP的签署将形成包括东盟10国、东亚三大经济体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国承诺在10年内实现零关税,这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作为中国沿海开放的窗口之一,青岛的对外开放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此次RCEP的签署,有助于青岛和自贸区成员国之间加强经贸沟通,促进贸易往来。值得注意的是,此次RCEP协定更新增了中日、日韩两对重要国家间的自贸关系。随着RCEP的签署,也将不断提升青岛与日韩的经贸合作水平,而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也是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重要部分。
同时片区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稳步提升。2020年,片区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25.8%,约占全区出口的20%,东盟已逐渐成为青岛自贸片区最大的贸易体。
为便利与日韩、东盟等相关国家贸易往来,青岛自贸片区围绕日韩提供跨境电商、国际快件、商品展销、贸易服务和人才公寓等保障,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打造具有日韩特色的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先行区;聚焦智慧冷链,针对日韩进口水产品贸易,建设智能冷链仓储物流基地;便利东盟橡胶等大宗商品贸易,通过区块链、物联网、仓单交易等前沿技术,提高橡胶非标产品交易周期,降低交易成本和简便交易手续,并给予橡胶产品金融赋能。
现代金融业
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青岛自贸片区开放合作项目落地大会上,高质量现代金融项目的签约,正是青岛自贸片区金融创新不断深化,金融活力不断释放的成果。
● 打造金融新高地构筑高质量发展
成功落地青岛自贸片区的全国首笔中国-新加坡货币互换新元融资业务,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是缓解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又一突出成果。片区首单保税原油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成功落地,不仅盘活了保税油品仓单的金融价值,解决了油品贸易企业融资难题,也为片区内其他金融机构打通业务流程提供了样本。
山东省首单飞机融资租赁业务正式落地,则标志着片区内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为船舶等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打通了路径。青岛市首个QFLP架构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青岛交银海控科创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的落户,实现在外资私募股权业务的新突破,境外股权投资基金(PE)有了投资境内企业的“直达通道”。在片区试点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国企业集团建立本外币合一资金池,在境内外成员之间集中开展本外币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业务。
为加快金融科技发展,提升金融资源配置能力,青岛自贸片区与青岛海关、上期所共同打造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仓单交易系统,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标准仓单和非标仓单的制定和现货流转的全流程跟踪和监管。引进山东大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全国唯一公共性仓单登记信息平台“中仓登”,实现大宗商品金融属性与供应链深度融合。
青岛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建立“区关税”信用合作机制,推出一系列惠企利企服务新模式,片区企业进口可享受省掉关税和增值税,出口可享受增值税退税优惠政策,节省财务成本和支出。
● 集聚金融创新势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青岛自贸片区获批以来,一直积极引进各类新型金融机构。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银行陆续挂牌成立自贸区支行,平安银行自贸区分行成功获批筹建。华夏人寿保险、人民财险、太平洋财险、中路财险等保险公司也相继落户片区,集聚银行、证券、保险、地方金融组织等各类金融机构160余家。
青岛自贸片区引进的各类基金管理人已达30余家,中基协备案的基金数量46只,基金总规模336亿元。截至2020年末,青岛自贸片区的银行存款余额59亿元,贷款余额88亿元,跨境交易数量1.6万笔,跨境交易金额达180亿元。
而在提升发展供应链金融方面,青岛自贸片区也出台《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扶持办法,围绕企业投融资需求,鼓励开展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提升整个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金融创新不断深化,成效也逐步显现。在首届环球城市招商推介大会暨2020中国城市投资吸引力指数发布会上,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之一。
据悉,第八届存货融资与担保品管理研讨会暨青岛自贸片区航贸金发展创新周进入“自贸区发展专题”。国内外跨境电商、跨境供应链、保税仓、海外仓等领域的建设专家齐聚线上,共同探讨如何推动自贸区航运、贸易、金融一体化协同发展,更好发挥自贸区对跨行业耦合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保税港区核心区片区
构建以国际贸易产业、尖端健康产业、智能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产业为核心,以海洋科技产业和第四方物流产业为支撑,以生产生活服务业为配套的“四二一”产业体系,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大宗原材料交易与定价中心。国际贸易产业重点发展B2C跨境电商、大宗商品交易和进出口商品展销。尖端健康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智能科技产业重点发展工业电子、工业信息服务、工业软件、飞秒激光光学技术等。金融服务产业重点发展国际投融资和金融管理。海洋科技产业重点发展创业孵化、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科技鉴定、科技成果转换和技术推广。航运物流产业重点发展第四方物流及航运服务中心、航运交易信息平台等。
现代物流仓储及码头作业片区
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加快三期封关及基础设备配套建设,推动仓储物流升级、优化仓储商品结构,积极培育和引进大型配送中心、分拨中心、冷链快仓,大力发展国际采购分拨、国际中转集拼及供应链管理,加强进口货物检验检测设施配套建设,推广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注重区港联动、与周边区域区区联动,实现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和国际中转箱量稳定增长,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临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加快航运金融、航运交易、信息服务、航运保险等高端航运服务功能集聚,重点发展船舶交易、船舶注册登记、航运经纪、设计咨询、科技研发、海事仲裁、航运法律服务等航运服务业,打造区域性临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自贸城片区
规划总部商务办公、汽车产业、展示展销“三大板块”,建设全球联合办公中心、国际汽车贸易中心、国际航运金融中心、青岛自贸金融中心、国际人力资源发展中心、国际汽车物流中心、汽车检验检测中心、园区服务中心、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中心、进口汽车展示体验中心等“十个中心”,打造集办公、研发、展示、交易为一体的复合多元的全国临港现代服务示范区和前湾自贸核心发展区。总部商务办公板块。发展跨国公司业务总部、跨国公司功能性总部、山东本土企业总部及与日韩经济往来较多企业的总部等总部经济,推动金融供应链发展。通过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和环境的持续优化,促进港城融合协调发展,为人才引进提供创业、创客空间和生活服务保障,打造高端、现代化的国际贸易、港航服务集中办公区域。汽车产业板块。发挥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优势,发展进口汽车查验检测、仓储物流、汽车展示、贸易以及进口汽车配件的展示和交易中心等功能,整合园区大数据,提升公共服务管理能力,建设东北亚地区独具特色的进口汽车物流中心、交易中心、展示中心、服务中心。展示展销板块。通过高端进口商品、飞机、游艇、汽车展示和文化展示,发展线下平台经济,打造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中心和进口汽车展示体验中心。
青岛出口加工区片区
坚持“实体立区、贸易兴区、物流强区、平台聚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由单一的保税加工向保税物流、保税服务拓展。提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传统加工制造业优势,吸引新型材料、健康食品等新业态入驻,促进加工制造业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利用新机场的国际口岸功能,积极探索贸易多元化发展模式,发展国际投资服务、国际金融服务(跨国银行、国际保险、国际担保、国际信贷等)、国际结算服务(信用证、汇付、托收等),打造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周边形成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优势,充分发挥保税功能,培育壮大保税物流产业,延伸物流供应链,发展区域进出口货物物流中心、分拨配送中心;推动仓储物流服务平台、展示交易服务平台、商务平台、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园区服务功能;推进政策功能创新,积极推动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融资租赁、保税维修、临空服务等新型业态发展。
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片区
提升加工制造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建设电子零部件及成品制造基地,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有线通信设备、大数据产品等通讯及电子信息制造,同步拓展数据处理、软件研发等服务外包产业,形成专业化、国际化、集群化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产业,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方向,发展石油设备、海洋装备、建筑机械、农用机械等的研发设计、生产和出口。发展现代棉纺产业,遵循土地集约利用、绿色环保的原则,采用国际一流生产设备和先进生产工艺,建设高端纺织生产基地,鼓励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延伸纺织产业链条。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在“保税、免税、免证”的政策基础上,实现“国际中转集拼、汽车平行进口、保税期货交割、一般纳税人资格、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五大功能突破,着力打造以“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为重点的五大中心。围绕上合示范区建设和自贸区申建,立足山东省、青岛市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充分发挥保税港区功能政策优势,结合省“十强”产业和我市“956”产业体系,依托港区主导产业优势,着眼于产业链条建设,聚焦优势产业集群,确定了国际航运、国际贸易、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供应链、“保税+先进制造”、“保税+高科技研发维修”、科技创新、保税文化创意、通用航空九大双招双引特色产业。
1、抓住三期封关机遇,区域置换,争取空间优势。将前湾港南港区5至8号码头纳入我区,使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享受保税港区政策,创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区域置换与拓延先河;同时置换出商务配套区网外运作,促进港城深度融合,为新业态提供承载空间。
2、积极协调海关,整合监管力量,规范监管流程,筹备建设保税物流园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及公共查验中心,搭建青岛地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特殊区域海运出口电商业务,有效解决了碎片化出口企业的退税难题,显著降低了出口电商物流成本,填补了青岛市跨境电商业务模式的最后一环。
3、推动国际中转集拼试点,实施后韩国釜山、台湾高雄的拼箱货物转向在我区中转,2019年每月可达上万标准箱的中转箱量,极大地提高青岛港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实力,目前试点已进行了现场系统测试,2018年12月7日,青岛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集拼启动仪式在物流园区2号仓库成功举行,这是国际中转集拼在全国的首单业务。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在全国范围内的率先启动,有利于完善我区功能政策,发展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吸引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等高附加值物流增值服务向我区集聚,进一步优化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结构,延伸港口服务空间,推进青岛港向港口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
水电价格参照山东省电网销售电价及西海岸新区非居民用水价格、全区空闲厂房4.82万平方米;空闲办公楼5.8万平方米;无空闲仓库。
真诚地欢迎您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投资兴业,期待着与您携手合作,共创辉煌!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投资促进中心,联系人王艳华,联电话86767517
保税港区商务局
电话:+86-532-86768775
网址: http://qdftz.qingdao.gov.cn/n28356061/n32562324/index.html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