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rowsing

选择山东> 十强产业(新)> 文化创意> 产业资讯

冬奥文化广场尽展“双奥之城”魅力

2022-03-07 10:12

3月1日这天,家住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的赵秀荣和她的老街坊们一行60余人,早早来到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朝阳区冬奥文化广场,这已经是他们第二次参加冬奥文化广场的演出了,所以大家格外兴奋,表演也更游刃有余。以北京冬奥会场馆“冰丝带”为设计理念搭建的主舞台上,麦子店街道的5支中老年朋友自发组成的表演队表演了京剧、舞蹈、柔力球健身操、武术等节目,吸引了不少在公园里锻炼、健身的人。大家为舞台上活力四射的大爷大妈们鼓掌叫好,演出被不断推向高潮。“虽然北京冬奥会的圣火熄灭了,但是冬残奥会的大幕即将拉开,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我们中老年人也要展现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冬奥激情!”赵秀荣说。

  自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以来,作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冬奥文化广场,展现了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的激情与魅力。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措施和限流的前提下,北京市民踊跃参与广场活动,体验冬奥冰雪运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冬奥会期间,16个冬奥文化广场共举办了826场文艺演出,近百万市民参与。

  大部分冬奥文化广场每天演出2场,在春节等节假日,有的广场每天要演出4场到5场,演出场次和参演人员也会根据需求不断增加。在冬奥文化广场上演出的团队,以市民群众文艺团队为主,成员由北京市各区文化馆、街道乡镇文艺团队和文艺骨干组成。市民群众登上冬奥文化广场的文艺赛场,展现了群众演、演群众的独特风景,体现了群众作为东道主参与冬奥会的热情。东城区组织17个街道,每天由一个街道在冬奥文化广场举办2场“庆冬奥展风采”主题日文化活动;朝阳区安排43个街乡文艺团队,每天上演文艺演出,贯穿全周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市文化馆创编冬奥广场舞《一起向未来》,在全国集中推广。全市近万支广场舞团队参与,小教员们深入学校、机关、企业进行专题培训,超百万市民学跳。《一起向未来》不仅成为冬奥文化广场的开场舞,也成为社区群众最喜爱的广场舞。

  为了推广冬季运动,增强广场活动趣味性,每个广场都设立了冰雪运动体验区,让市民群众在广场就可以体验冰雪运动。石景山区广宁街道冬奥社区健身文化广场、密云区蔡家洼玫瑰情园广场通过人工造雪,设立冰雪运动区,让市民体验雪上运动的速度与激情。许多冬奥文化广场设立了冰壶、冰球体验区,儿童和青少年成为主要参与者,互动活动成为市民冬季冰雪运动最好的体验课堂,为今后参与冰雪运动种下希望的种子。每个广场还设立了冬奥主题展览区,宣传奥林匹克理念,普及冬奥和冰雪运动知识。

  海淀区海淀公园露天冬奥文化广场、丰台区莲花池公园冬奥文化广场设立“非遗体验区”,展示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市民可现场体验彩塑脸谱、面塑、毛猴等非遗手工技艺,融合春节、冬奥等元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市级非遗项目火绘葫芦亮相顺义区顺义公园冬奥文化广场,让传统文化与冬奥融合,展现北京非遗魅力。西城区金中都公园冬奥文化广场推出“冰雪十三绝”、年画展等特色展览。朝阳区冬奥文化广场的“漂亮的兵马俑灯”展,以中国秦代的兵马俑为灵感原型,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灯彩扎制技艺,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和朝阳区的文化特色。

为了体现科技冬奥,冬奥文化广场充分利用AR、VR等科技手段,让群众通过科技的力量,体验、感受冰雪运动速度与激情。东城区冬奥文化广场设置了沉浸式VR体验设备,市民可上机体验VR滑雪,游戏设置了经典模式、森林赛道、城市赛道等模式,还可以多人联机同场竞技,在身临其境般的虚拟世界中,体验者要征服在现实滑雪场中不可能遇到的高难度障碍和惊险场景。

  海淀区海淀公园冬奥文化广场借助“液态仿真冰”技术打造的冰壶体验区,广场内配备了智能测温验码机器人、智能消杀机器人、智能接待机器人等AI智能产品,让市民体验科技带来的便捷。怀柔区滨河森林公园冬奥文化广场利用AR技术,让市民通过微信“扫一扫”,在虚拟现实中实现与“冰墩墩”“雪容融”的互动、合影。大兴区冬奥文化广场利用全息投影开展滑雪体验活动。延庆区、顺义区、怀柔区的冬奥文化广场配备了高清大屏幕,市民通过屏幕观看了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和重要赛事。中国电影博物馆冬奥文化广场利用电影优势,举办“冰雪冬奥 银幕筑梦”体育电影展映活动,推出《妈妈的神奇小子》《了不起的老爸》《夺冠》《冰与火》等体育、冰雪题材影片33部,采用胶片、数字放映的方式,记录体育赛场内外的动人故事。

  在16个冬奥文化广场中,有些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文化广场。如东城区地坛公园八区文化广场、朝阳区奥森公园文化广场、海淀公园露天文化广场、丰台区莲花池公园文化广场、通州区运河文化广场、房山区府前文化广场、大兴区兴城文化广场,它们作为“双奥文化广场”是“双奥之城”的具体体现。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一路走来,这些广场见证了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经济、科技发展,承载着传承奥林匹克精神的美好记忆。

  奋战在冬奥文化广场一线的团队成员中,也有许多人是“双奥工作人员”。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秦赤兵、项目负责人王猛等,既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海淀区奥运文化广场的策划者、建设者,又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亲历者。在谈及感受时,他们说能参与“双奥”建设感到十分的喜悦和庆幸,话语中充满了自豪感。


Recommend

Home

Services

Cooperation Cases

Events

Latest Investment News

Major Meetings

Major Events

Industrial News

Talent Recruitment

Talent policy

Why Shandong

Favor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mproved Infrastructure

Open Investment Environment

Huge Consumer Market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Sound Industrial System

Booming Marine Economy

Inexhaustible Innovation Vigor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al Agencies

International Living Environment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ndustrial Project Library

Contact Us

Function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ies

Overseas Representative Offices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Service Agencies in Cities

Your Suggestions

Cities

JinanQingdao

ZiboZaozhuang

DongyingYantai

WeifangJining

Tai'anWeihai

RizhaoDezhou

LinyiLiaocheng

BinzhouHeze

Development Zone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

Special Customs Supervision Zones

Key Industries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New energy & materials

Modern maritime

Healthcare & elderly care

High-end chemical industry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Cultural creativity

Boutique travel

Modern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