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rowsing

选择山东> 十强产业(新)> 文化创意> 产业资讯

乘“数”而上,山东数字文创开辟“新蓝海”

2023-05-15 09:47

近日,全国黄河流域高新区“高新优品”品牌发布会在济南举行。会上“高新优品”数字藏品同时发布,“高新优品”区域公共品牌正式进入元宇宙时代。

与此同时,“汉数齐鲁数字研究院”正式成立。近年来,山东打出一系列数字赋能组合拳,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山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扎根山东文化,深耕本土IP的精神内核,是当前汉数齐鲁数字文创正在进行的探索方向,也为充实数字文创产品的价值内涵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底座。

本次“高新优品”品牌数字IP文创,核心要素便是通过创意策划将抽象的IP精神内核和价值主张转化为创意,并形成可执行的设计方案,利用视觉元素和艺术语言更清晰的向人们传递山东文化精髓。

数字文创不仅为地方产业赋能,更是数字经济中的新兴业态。在数字化业态创新发展的当下,“汉数齐鲁数字研究院”打开了山东产业元宇宙的“大门”,将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山东打出一系列数字赋能组合拳,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变革是山东三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事项之一,山东成立了由分管省领导任组长、涵盖12个省直部门的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并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关键指标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产业数字化应用为山东传统产业塑造起新优势,制造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首位,数字化效益规模居全国第三,数字农业发展迅猛。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扩容倍增到1万亿元以上。

山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定不移将“打造数字强省、智慧山东”作为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中之重,将数字强省纳入“九个强省突破”之一,全力推进数字强省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奏响了数字山东建设的时代强音。

“由国内头部数字科技团队汉数科技打造的“汉数齐鲁数字文创平台”,以打造以山东特色文化数字文创为理念,传播齐鲁文化,实现以数字科技反哺实体产业,又一次被誉为数字赋能产业的业内佳话。

本次高新优品品牌数字IP文创,核心要素便是通过创意策划将抽象的IP精神内核和价值主张转化为创意,并形成可执行的设计方案,利用视觉元素和艺术语言更清晰的向人们传递山东文化精髓。本次数字文创产品在其内容的创意策划环节将用户体验纳入其中,增加互动、参与及个性化元素,打破传统单向度的传播局限,将用户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在双向互动中投入更多情感。

汉数科技总经理穆旭认为“以实为本”的根本是要让数字文创产品发行走出数字藏品的价值局限,脱“虚”(防止过度金融化)向“实”(与实体需求相结合),探索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应用创新场景。从实践来看,当前“以实为本”的模式创新主要分成了两大探索方向,一是“赋能实体”,二是“虚拟创新”。

“赋能实体”主要是基于与现实权益绑定、与实物产品结合的模式探索,通过与实体消费融合,从而延展数字文创产品的使用权益,同时拓展数字文创产品的应用场景。与现实权益绑定方面,例如本次发行的数字文创产品除本身的文化收藏属性外,后期将会与线下高新优品产品和服务联动,作为消费的优惠凭证,为线下引流带来消费增收;后期合作品牌发行的数字文创产品与新品优先购买权、会员权益等相结合以此达到新品宣传、品牌营销等现实目的,从而促进实体产业的消费增长。

数字文创不仅作为地方产业的赋能,更是数字经济中的新兴业态,是未来汉数科技构建山东产业元宇宙的基石,在数字化业态创新发展的今天,汉数科技将通过“汉数齐鲁数字研究院“打开山东产业元宇宙的“大门”,乘“数”而上、勇毅前行,汉数齐鲁数字研究院将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为数字中国,数字山东建设作出贡献。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强劲,文化消费新场景层出不穷,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数字文化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处于良好发展时期,尤其是数字化的不断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以特色化、专业化、生态化、创新性为特点,为激活社会发展活力、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能。

数字化是近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相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并在政策方面给予了一系列支持。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布局和统筹。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组建国家数据局,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数字经济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利好条件。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如云演艺、云展览和沉浸式业态等。争取2025年,培育20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持续涌现各具特色、活力强劲的中小微企业,打造5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建设200个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数字文化产业项目。

数字经济深刻改造文化产业链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顺应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将优质内容、基础设施和先进技术、人才等汇集到互联网主阵地,将重点集中在移动端,并引进5G、大数据、AI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

数字技术改造了传统文化产业的整个产业链,反映了数字技术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和叠加效应。在传统文化产业中,传统产品最重要的功能是输出单向信息;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的体验价值不断上升,并成为整个行业的重要趋势,它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智能化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发生的最重要改变。智能化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和服务。在数字文化产业中,智能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推动产业发展。

第二,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文化产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互动交流的频率和体验不断提升。人与内容的跨屏交互,将逐步改变传统的单向内容呈现,使交互感成为文化数字化场景的重要特征。

第三,沉浸式是数字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方向。在信息获取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正在通过5G+8K、XR、AI、元宇宙等技术,寻求构建实体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无感切换,以及无缝衔接的沉浸式物联网融合体验。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用户将被带入虚拟世界体验身临其境之感,并全身心地沉浸在其中。实践证明,将沉浸式体验应用于数字经济文化产业中,可以大大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和价值。

第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对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数据分析和精准管理,实现更佳的用户体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和更好的经济效益。科技的发展,推动文化产品的消费者通过驻留、回放等手段欣赏文化产品,从而形成新的消费习惯,并带动相关消费的增长。

数字化升级已经成为推动文化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十年来,文化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线始终伴随着科技的革新与进步,已成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抓手。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不断融合发展,以数据驱动、人机协同、共创分享等为特征的数字文化装备制造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从而推动数字文化产业深入发展。

Recommend

Home

Services

Cooperation Cases

Events

Latest Investment News

Major Meetings

Major Events

Industrial News

Talent Recruitment

Talent policy

Why Shandong

Favor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mproved Infrastructure

Open Investment Environment

Huge Consumer Market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Sound Industrial System

Booming Marine Economy

Inexhaustible Innovation Vigor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al Agencies

International Living Environment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ndustrial Project Library

Contact Us

Function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ies

Overseas Representative Offices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Service Agencies in Cities

Your Suggestions

Cities

JinanQingdao

ZiboZaozhuang

DongyingYantai

WeifangJining

Tai'anWeihai

RizhaoDezhou

LinyiLiaocheng

BinzhouHeze

Development Zone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

Special Customs Supervision Zones

Key Industries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New energy & materials

Modern maritime

Healthcare & elderly care

High-end chemical industry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Cultural creativity

Boutique travel

Modern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