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rowsing

选择山东_新> 城市要览> 东营> 城市资讯

东营市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2023-11-27 11:10

面对能源危机和“双碳”目标,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已成广泛共识。

从石油到风、光、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从开发、应用到围绕能源做深度文章,如今的东营,在新一轮能源开发中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把新能源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和培育新支柱产业的关键,凭借得天独厚的风、光、热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打造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特色优势突出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之路。

深挖资源禀赋,将风光资源转换为绿色产业

463.5公里海岸线,1019平方公里盐碱滩涂地,6000平方公里海洋面积;近海区域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达7.6米/秒,陆上风能资源在全省属最优水平;太阳能水平面总辐射量在5000-5200兆焦每平方米,年均利用小时数达1400小时;已纳入规划的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达30.8GW,可再生能源装机已超越火电装机成为第一大电源……近年来,东营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将无限的风光资源转换为绿电产业,真正变成“绿电宝库”。

11月17日,山东能源集团东营“双千万 双园区”新能源基地160万千瓦海上风电+200MWh储能项目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90万千瓦、B1场址续建10万千瓦、E场址60万千瓦)项目、东营100MW/200MWh独立共享储能示范项目及新能源智慧运营数据中心项目现场启动。

既迎风向海,又沐光而行。东营同时也是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年均光照时间达1400小时,适宜光伏发电项目开发。

全省单体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MW渔光互补项目今年7月实现并网发电;东营辉阳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四期、五期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165万千瓦已开工建设;新华丰鲁(东营)新能源有限公司东营市河口区军马场5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已开工……

随着全球能源加速向低碳、零碳方向演进,风电、太阳能等逐步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能源,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产业升级竞争高地和发展新增长点。

东营扛牢能源转型责任,全力发挥优势条件,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全力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书写能源低碳转型、绿色发展新篇章。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591.37万千瓦,同比增长72.35%,可再生能源发电量72.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67%。《东营市碳达峰工作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加快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建设,积极推广氢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多元利用,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500万千瓦。

展望绿色未来,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

垦利区农高区老十五村盐碱滩涂地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深蓝色光伏板下,鱼虾正在翻腾跳跃。这个“渔光互补”项目,就是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MW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量11.21亿千瓦时,节约标煤37.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0.2万吨。该项目以光伏循环经济为核心,以高效渔业经济为支柱,以农家旅游度假为辅助,将盐碱滩涂地打造为光伏渔业、文旅观光、乡村振兴等多种产业融合的综合型示范园区。

昔日盐碱不毛地,今朝唱响“渔光曲”。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场景融合开发。积极推进“光伏+”综合利用行动,鼓励农(牧)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复合开发模式。该模式既实现了绿色低碳的“清洁”发电,又能为当地农户增加收入,可谓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丰收”,是东营新能源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一个剪影。

风和光的资源是“靠天吃饭”,但“靠天吃饭”的新能源发电存在间歇性、波动性等短板,随着新能源装机快速提升,如何打破“靠天吃饭”的困境?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新型储能势在必行。

当下,省能源局将我市列为新型储能及储能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市,我市把促进储能产业高质量跃升发展作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积极创建国家级新型储能实证基地,全力打造链条完整、配套齐全的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不断擦亮“山东东营——绿色储都”的靓丽名片。目前,我市已建成投用39.9万千瓦的新型储能,到2024年6月储能规模将达到114.9万千瓦。规划到2025年储能规模超过380万千瓦,到2030年储能规模超过700万千瓦。

氢能源产业也势头渐劲。5月28日,在东营区史口镇的胜利油田石油化工总厂厂区内,胜利油田石化总厂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示范工程投运仪式成功举办,首台套兆瓦级绿电碱性水制氢项目正式投运。这是全省第一个绿电制氢、绿氢替代灰氢示范项目,预计年产“绿氢”123吨,年减排二氧化碳2535吨。

随着新能源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东营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也带动清洁能源实现了“加速跑”。

延伸产业链条,上延下拓融合发力

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贯通了上下游的诸多产业链条,也展现出新的赛道。

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引发的是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的海量需求。而东营在这一赛道上有着天然优势。我市总规模75万千瓦的4个项目入选山东2023年度新型储能入库项目(第一批)名单,超过全省入库项目总规模的十分之一,其中,锂电池类优选项目入库规模全省第一,约占全省锂电池类优选项目入库规模的六分之一。目前,我市电解液相关生产企业已达6家,其中,胜华新材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锂电池电解液材料供应商,山东巨电的落地将补齐我市锂电产业链中电芯生产的环节。优越的资源禀赋和雄厚的工业基础,让东营特色产业实现局部突破,在“弯道超车”中拥抱未来。

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东营不断拓宽绿色发展新赛道,积极布局光伏组件、动力电池、风电装备等领域的新能源企业,不断搭建完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推动绿色产业集群加快聚集。

走进山东润马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在一条条智能手臂有条不紊的控制下,历经切割、串焊、叠焊、层压等二十多道工序后,一张张光伏太阳能电池板顺利下线。公司生产副总杨红军介绍,自今年开工以来,生产线一直24小时满负荷运行,以尽早将产品交付客户。

在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的中船海装年产120万千瓦海上风电机组装备总装基地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进行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这是我们自主研制的H260-18MW海上风电机组,创造了全球单机功率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新纪录。”中船海装山东公司总经理蔡梅园介绍。近年来,凭海临风的东营加速布局海上风电产业,目前,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已吸引签约落地项目28个,总投资248亿元,从纤维、树脂到叶片、桩基、主轴、塔筒,再到风电主机,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加速集聚,基本构建起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条。

从无到有,蓄势壮大,东营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培育提升新能源和新能源产业链,资源有优势、企业成规模、产业有集群、市场前景好,新时代新征程上,东营正努力把满载“风、光、氢、热”的绿色能源汇聚成绿色发展的新引擎,在实现“双碳”目标道路上,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Recommend

Home

Services

Cooperation Cases

Events

Latest Investment News

Major Meetings

Major Events

Industrial News

Talent Recruitment

Talent policy

Why Shandong

Favor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mproved Infrastructure

Open Investment Environment

Huge Consumer Market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Sound Industrial System

Booming Marine Economy

Inexhaustible Innovation Vigor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al Agencies

International Living Environment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ndustrial Project Library

Contact Us

Function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ies

Overseas Representative Offices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Service Agencies in Cities

Your Suggestions

Cities

JinanQingdao

ZiboZaozhuang

DongyingYantai

WeifangJining

Tai'anWeihai

RizhaoDezhou

LinyiLiaocheng

BinzhouHeze

Development Zone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

Special Customs Supervision Zones

Key Industries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New energy & materials

Modern maritime

Healthcare & elderly care

High-end chemical industry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Cultural creativity

Boutique travel

Modern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