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rowsing

选择山东> 十强产业(新)> 现代高效农业> 产业资讯

全文实录!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部长通道”答记者问

2024-03-06 11:10

2024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主要负责人接受采访,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回答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社记者:您好唐部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今年粮食产量要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粮食已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社会上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请问唐部长,我国粮食生产供给形势怎么样?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措施抓好今年的粮食生产?谢谢。

农业农村部部长 唐仁健: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也感谢这位记者对粮食安全的提问。确实,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吃饭出了问题,那是颠覆性的、不可承受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刚才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也予以了重点的强调和安排。去年,大家都注意到,我们确实遭遇了频繁的、极端的自然灾害,像夏收时节的“烂场雨”,盛夏时候华北、东北局地的严重洪涝,还有西北的局部干旱,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最后我们还是实现了“以秋补夏”、“以丰补歉”,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3908亿斤,比上年增产了177.6亿斤,再创了历史新高,这样我们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就达到了493公斤,比上年又增加了7公斤,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一个时期以来,我也注意到,实际上我们粮食是“二十连丰”,只要不超过1%的减产就算丰收,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另外,去年还遭了灾,还不轻,最后还丰收了,还再创历史新高。所以,有一些同志确实也从关心“三农”、关心我们的粮食安全出发有一些疑问,这些同志有的可能不干“三农”,有的也许干,但是离开这个行当可能多年,有的家可能就在农村,都了解农村。但是我这里想告诉大家,现在的农村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待会儿我会说到。所以,这里一个基本的意思,很明确无误地、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粮食产量的数字是真实可靠、完全可信的。我想是不是有这么几条,大家都感觉感觉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第一,产量数字的统计不是各级报上来的,也不是农业农村部门统计的,是国家统计局按照他们的法定职责,通过他们在各地的直属直管的调查总队,按严密的程序抽取了大量样本,最后按当季实割、实收、实产的数字计算出来的,这个数字各级党委政府包括农业农村部门是干预不了、影响不了的,增就是增,减就是减。去年“烂场雨”,我们夏粮不就减了25亿斤吗?照样有减。

第二,可能很多人的认识来自于这个,以前多年我们确实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粮食增产减产有周期,比如叫“两丰一歉一平”,这个在传统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有可能确实是这样。但是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经过这么多年中国共产党人一代接一代接续、矢志不渝的努力,咬定粮食安全不放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空前的力度大抓特抓实抓粮食生产,我们现在农业的装备条件、抗灾能力也包括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不要说跟几十年前,跟十年前、跟几年前比恐怕都不可同日而语。比如机械化,我们现在三大主粮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比如小麦,大家都很关心,95%以上是机收,现在一台机器要顶过去100个劳动力的工作量,一个县要收麦子,以前没有半个月以上不可能,现在三五天就完事儿了。第二个现在的水利条件大大改善,现在已经有10亿亩的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2022年长江流域很多省遭遇历史极值的高温干旱,但是我们89%的中稻和95%的晚稻都有水可灌。所以农民讲,只要有水,温度高点没关系,可能还增产了。

第三,我想从大家的实际生活和身边的感受,包括疫情防控的三年、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这些年,我们周边什么时候你听到过你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说买不到粮食?另外,大家听说过哪个市县、哪个地方跟中央紧急调过粮?都没有。所以粮食是一个刚需品、必需品,只要少了,市场和价格一定会反映出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也表明,比如去年国际大米价格指数涨了21%,但是我们国内大米价格才涨了1.7%,这就是支撑,做不了假的。

第四,现在科技非常发达,在卫星卫片、遥感的条件下,哪个国家包括我们,其实种了多少粮、收了多少粮,只要有这个技术,都是清清楚楚的。如果想大面积地作假、去虚报这些数,不可能,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绝不允许的。

说到今年,今天也巧,又正好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蜇”。农谚讲“春雷响,万物长”,我们最近调度一下,已经返青的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8.2%,比去年本来就很好的苗情,还高了0.7个百分点,比近五年平均又高了1.8个百分点,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现在的形势基础还是有的。那么往后怎么办,我想是抓四条:

第一,稳面积。这是基础、是前提,这两年我们的面积潜力已经挖了不少,但是有的地方还是有一些撂荒地可以尽量种起来,努力把粮食的播种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

第二,提单产。总书记去年明确要求,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我想这个思路基本上就是我们把很多技术集成,通常农口叫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在原来搞的试验田、示范田、指挥田的基础上,让单产能够大面积提升。

第三,优服务。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把小农带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主要靠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今后重点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改革激活农技推广体系,另外发展各种专业型、社会型、服务型的公司企业,这样构建起一个公益和半公益、经营性组织相互协同的服务体系,带动小农多种粮、种好粮。

第四,强政策。围绕中央提出的健全“两个机制”,就是种粮农民的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今年已经定了几条大的政策,一是继续提高小麦和早稻的最低收购价。二是三大主粮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刚才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实行全覆盖。三是大幅度地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水平,同时取消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这是多少年主产区期盼的。另外还有一些措施,现在正在研究当中,一旦研究定了,我们会及时地发布和实施。

当然,最后还要抓好防灾减灾,因为中国国家大,灾害什么时候都有。今年前段时间四场雨雪冰冻,对南方的油菜和蔬菜有点影响,对北方冬小麦总体是利好的,但同时也增加了病害的发生概率,所以我们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在防虫治病方面加强措施。谢谢大家。

农民日报社记者: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过渡期的第四年,请问部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得怎么样?下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特别是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哪些思路和举措?谢谢。

唐仁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是党中央给“三农”战线立下的第二条底线,第一个是粮食安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牵挂的大事和要事。最近这三年,也就是实行过渡期以来这三年,我们保持过去的力度和劲头,也就是标准不降、措施不松、力度不减,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没有发生整乡整村的返贫。

有几组数据和情况跟大家可以简单报告一下。一是去年832个脱贫县所有的农民包括脱贫人口,他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396元,近三年每年年均增加都在1200元左右。另外,他们收入的增速高于全国农民的平均增速。二是脱贫劳动力每年务工就业规模都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这样就能保住现在68.7%、大概快70%的收入大头,只要有意愿、只要有劳动能力,每个脱贫家庭都有一个人以上实现了就业。三是832个脱贫县,每个县现在都已经培育形成了大概2到3个以上的特色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现在90%以上的脱贫户都参与其中,能够分享收益。

从总体来讲,经过这么三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家可以放心的、比较完善的,早发现早帮扶、动态消除风险的有效机制和办法。下一步,我们要更多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请大家注意是要“衔接”,不是仅就巩固说巩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总书记讲,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怎么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怎么做好巩固之后还有拓展的文章,怎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的我想是这样,按照二十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刚才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好运用好20年前总书记在浙江的时候亲自谋划推动首创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我们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现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在“千万工程”的经验里面全可以找到,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理念、思路和方法全方位运用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各环节和各方面。

具体来讲,结合一个时期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工作要求,我想,核心或者关键是不是把握好这三点:

第一,把正出发点。就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建设一定要明确,这是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而不是为别人,更不是为各级干部。所以我们在谋事情、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真正搞清农民的真实需求和诉求是什么,摸清他们的真实意愿和意图是什么,不能自己拍脑袋,搞那种所谓主观主义的“一刀切”,搞那种形式主义的图虚名。有的地方出现盲目建亭台牌坊、打造“盆景”,有的地方可能还搞“人草大战”等等,这些都是不行的。乡村振兴要由农民说了算,由他们来定,我们进行鼓励、发动和引导,做好这个工作就行了。所以总书记在二十大上明确要求,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这也是题中的应有之义。

第二,把住关键点。这个关键是什么,就是“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这是总书记前年对农村厕所革命作出的重要批示,现在看对整个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也是完全适用的。

第三,把好落脚点。按以上的目标和原则落下来到底干点什么事?就是总书记在四川等地考察的时候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聚焦群众反映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几件事”。各地的情况、条件、内容是不一样的,我们就列好任务清单,建好项目库,咬准目标,一件一件办下去,办一件成一件。我想这样几年下来,几个五年规划期下来,积小胜为大胜,一定能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谢谢大家。



Recommend

Home

Services

Cooperation Cases

Events

Latest Investment News

Major Meetings

Major Events

Industrial News

Talent Recruitment

Talent policy

Why Shandong

Favor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mproved Infrastructure

Open Investment Environment

Huge Consumer Market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Sound Industrial System

Booming Marine Economy

Inexhaustible Innovation Vigor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al Agencies

International Living Environment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ndustrial Project Library

Contact Us

Function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ies

Overseas Representative Offices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Service Agencies in Cities

Your Suggestions

Cities

JinanQingdao

ZiboZaozhuang

DongyingYantai

WeifangJining

Tai'anWeihai

RizhaoDezhou

LinyiLiaocheng

BinzhouHeze

Development Zone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

Special Customs Supervision Zones

Key Industries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New energy & materials

Modern maritime

Healthcare & elderly care

High-end chemical industry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Cultural creativity

Boutique travel

Modern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