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rowsing

选择山东> 资讯要情

创新是不变的发展旋律

2019-04-12 10:50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多年来坚持多重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汇聚了一支创新能力强的科技研发队伍,从而成功打造了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高档客车、内燃动车组、地铁车辆、现代有轨电车、单轨车辆(包括跨座式单轨车辆和悬挂式空中列车)7大产品技术平台,并在国际市场赢得竞争优势

高速动车组从这里以每四天三列的速度出厂,运营时速从200公里到350公里;城轨地铁从这里驶向国内外50多条线路;这里的产品出口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这里就是有着高铁“梦工厂”之称的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这家公司有怎样的创新之道?

攻克技术难关

走进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交车线,一列列崭新的高速动车组如同巨龙般整齐排列,蓄势待发。这里跑出了中国高铁的多个第一:我国首列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首列时速300公里、首列设计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以及首列“复兴号”动车组都诞生于此。这里驶出的CRH380A,创下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高铁运营试验第一速。目前,这里已驶出了1400多列(标准列)高速动车组,是我国在线运营高速动车组数量最多的企业。企业走过的足迹证明,创新是打开高铁大门的金钥匙。

高铁的发展绝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10余年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始终坚持科技立企,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这条创新之路上最亮眼的明星当属“复兴号”。从2013年启动研发到2017年批量生产投入运营,中车四方历经5年的创新攻关,打造出“复兴号”这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

高铁列车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高精尖技术的集成,每一种车型的研发都是一场硬仗。拿“复兴号”来说,一列“复兴号”光零部件就有50多万个。从2013年到2017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从顶层技术指标确定到关键技术研究,从仿真分析到试验验证,将一个个设计方案变成可行的图纸,攻克了无数道技术难关。

“复兴号”俗称“飞龙”,名字来源于它的车头。为实现最佳的技术性能,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最初设计了46个概念头型,通过技术创新优选出23个进入工业设计,又从中遴选出7个,经过海量的仿真计算、动模型试验、线路试验,才最终敲定“飞龙”设计方案。相比既有动车组,“飞龙”的运行阻力降低12%。再比如,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发“复兴号”时,最初定的目标是比“和谐号”CRH380A动车组车厢内的噪声分贝降低3分贝以上。别小看这3分贝,其实哪怕只降低1分贝,也是重大技术难题。公司研发团队在实验室进行了长达1年多的试验,仅不同材料和结构的隔音试验就做了3000多次。最终使噪声降低了4分贝至6分贝,当“复兴号”以350公里时速运行时,车厢里的噪声最小只有65分贝。

高铁行业有一种说法,高速列车是试验出来的。“复兴号”动车组从启动研发到最终定型,用了整整5年时间,历经503项仿真计算、5278项地面试验、2362项线路试验。线路试验期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的研发团队每天凌晨4点开始准备,白天跟车试验10几个小时,晚上整理试验数据,几乎没睡过整觉。整个团队坚持不懈地拼搏,啃下不计其数的“硬骨头”,才赢来了“复兴号”的惊艳问世。

整合创新资源

近年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公司建成了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搭建了涵盖30个专业方向的协同仿真平台和18个试验验证平台,形成了世界领先的研发创新能力。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还在海外建立了研发中心,相继成立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中泰高铁联合研究中心、中英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打造全球框架下的创新体系,整合创新资源。

与此同时,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打造高铁“人才硅谷”,汇聚了一支创新能力强的科技研发队伍。目前,企业科技人才达2135人,占员工比例的20%,形成了包括集团级科学家、首席技术专家、资深技术专家、技术专家和公司级技术专家5个层级300多人的核心技术人才队伍,搭建起科技人才职业发展“直通道”。

在高速动车组快速发展的同时,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将高速动车组技术进行创新性延伸,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列城际动车组,填补了我国城际铁路客运装备领域的空白。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打造覆盖A、B、L各种车型的地铁车辆产品技术平台。

至今,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已成功打造了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高档客车、内燃动车组、地铁车辆、现代有轨电车、单轨车辆(包括跨座式单轨车辆和悬挂式空中列车)7大产品技术平台,实现了运营时速50公里至350公里轨道交通车辆速度等级全覆盖,可为用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高端装备“走出去”

创新也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市场。我国高铁装备制造企业是“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代表,而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近年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目前,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的高端装备已登陆2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实现了从“价值链低端”到“价值链高端”,从“低端市场”到“高端市场”的升级。

2017年4月,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企业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总承包(EPC)合同在雅加达签署。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为雅万高铁提供11列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成为中国高铁全方位“走出去”的第一单。在美国,2016年3月,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中标芝加哥846辆地铁车辆项目,创下中国企业向发达国家出口地铁车辆单笔数量最多的纪录。近年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在阿根廷赢得总计709辆城际动车组供货合同,成为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城际动车组出口订单。在斯里兰卡,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先后4次累计获得390辆内燃动车组订单,占斯里兰卡铁路运营车辆总数的50%以上。2018年,中车四方不仅赢得阿根廷市场“回头客”增购订单,产品更进入智利、埃及、哥斯达黎加市场。

频频在海外市场斩获订单,凭的是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具备的综合竞争优势。

2002年,斯里兰卡客户向中车四方求助,希望为超出质保期的老旧车辆提供持续的配件供应。时至今日,16年过去了,当时的供应商已基本停产,中车四方竭尽所能,始终为斯里兰卡业主提供单价只有几十元、几百元的基础配件。此后,每当有招标信息,斯里兰卡客户都会第一时间找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

快速交付能力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为中车四方在国际市场赢得了竞争优势。同时,企业也通过开展本地化建厂、本地化用工、本地化采购、本土化售后服务等多种方式,努力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留下来”。

蓄力“新动能”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2018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开启了新的征程,发力新一轮创新。为了满足中国高铁大运量客运需求,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了时速350公里16辆、17辆长编版“复兴号”动车组,目前已投入运营;时速2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也在2018年10月开始型式试验。通过持续创新,“复兴号”形成谱系化,覆盖不同速度等级、不同编组形式,满足不同运营需求。

与此同时,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正在研发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培育参与全球竞争的新优势产品。2018年1月,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该项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按照计划,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将在2020年研制出样车,为实现高速磁浮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奠定基础。

2018年9月,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在世界顶级的行业展会“柏林展”重磅推出新一代碳纤维地铁车辆。该车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系统,实现了车辆轻量化、自动驾驶、智能运维与智能服务,是中车四方对前沿先进技术的又一次探索与实践。


Recommend

Home

Services

Cooperation Cases

Events

Latest Investment News

Major Meetings

Major Events

Industrial News

Talent Recruitment

Talent policy

Why Shandong

Favor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mproved Infrastructure

Open Investment Environment

Huge Consumer Market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Sound Industrial System

Booming Marine Economy

Inexhaustible Innovation Vigor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al Agencies

International Living Environment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ndustrial Project Library

Contact Us

Function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ies

Overseas Representative Offices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Service Agencies in Cities

Your Suggestions

Cities

JinanQingdao

ZiboZaozhuang

DongyingYantai

WeifangJining

Tai'anWeihai

RizhaoDezhou

LinyiLiaocheng

BinzhouHeze

Development Zone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

Special Customs Supervision Zones

Key Industries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New energy & materials

Modern maritime

Healthcare & elderly care

High-end chemical industry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Cultural creativity

Boutique travel

Modern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