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rowsing

选择山东> 城市要览> 济南> 营商环境

望岳谈丨北跨黄河南越泰山,一座3000年古城的雄心

2019-05-16 10:59

日前,《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18-2050)》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划提出了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以“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营建美丽宜居泉城”为总线的八大行动。规划形成“一体两翼多点”的空间格局。其中,“一体”为泰山和黄河之间的济南中心城区;“北翼”为黄河以北的北岸先行区;“南翼”为泰山以南的莱芜区和钢城区。北翼突破了黄河的限制,对接北京雄安,辐射黄河北岸;南翼突破了泰山(包括齐长城)的限制,对接泰安曲阜,辐射鲁中南,这让济南迈入了山、河时代。规划提出,到2035年,济南规划人口约1350万,城镇人口约1200万。

北跨黄河,南越泰山,济南新城市规划迈入山河时代,这是一座3000多年古城的雄心。

济南城建历史悠远。到过济南趵突泉的人,会在三股泉水北边的泺源堂里发现一个甲骨文的“泺”字,这个“泺”字将济南先人“依泉而居”的历史上溯到3544年前,其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史比古都北京还要早450年。

在济南大明湖铁公祠有一幅大家耳熟能详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过去对济南景色的概括描述,也是对济南城市格局的真实写照。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济南城市格局还基本局限在原有的区域内,我们从今天南郊宾馆和东郊宾馆的“郊”字,可以大致判断济南当时城区的边界。

从上世纪末开始,济南城建面貌开始发生明显变化。1999年,建成泉城广场。2001年6月,长清撤县划区。2003年6月27日,这对济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原则通过了省会济南新的总体框架规划,确定济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十字方针。在以后10多年时间内,除了北跨没有实质性进展之外,济南城区发展以此为基调。这期间,城区建设顺河高架,扩建重修经十路、经一路;以2009年举行全运会为契机,向东拓展建设了奥体中心,修建二环高架、北园高架、燕山立交等现代交通设施,重建济南国际机场。2011年6月济南西站建设启用。2015年以来,在东部建设CBD,城市中心东移趋势明显,济南新东站目前也已建成启用。2016年9月,县级章丘市撤市划区。2019年1月,地级市莱芜撤市并入济南,这对济南城市发展是一个大的增量变化。

当前,济南城区发展的问题集中在主城区。受南部山区和北部黄河岸堤两面夹峙,济南主城区地形成为一个东西97公里南北12公里的狭长低凹地带,这就是济南主城区形状被形容为“一根油条在油锅里炸”的由来。主城区东西过于狭长,南北空间过去短促,对城市的人流物流和交通商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形成较大制约,尤以交通要道难以集约化设计的问题格外突出,导致济南多年来成为天下“首堵”。

2016年12月8日至9日,济南市召开全市工作务虚会,这是对济南城区发展格局影响较大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对济南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精辟分析:“从长远来看,城市建设不可能无限拉伸延长,未来的发展必须瞄准和实施北跨。”“要跨过黄河去、‘解放’全济南,让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

这次会议之后,济南城区优化建设的步伐加快。2018年1月初,国务院以国函1号批复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方案》要求加快提升济南、青岛、烟台核心地位,形成三核引领、区域融合互动的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格局,明确提出支持济南高水平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先行先试,先行先改。在当年1月8日召开的济南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作出专门部署:以中疏支撑北跨、以北跨带动中疏,做好规划编制、引爆区建设、打造黄河生态景观风貌带,开启先行区建设“元年”,实现“千年一跨”破题起势。

根据建设方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总规划面积约1030平方公里,其中黄河北岸730平方公里,黄河南岸300公里,将建“十二桥一隧”穿越黄河。北跨黄河的大幕实质性拉开,但对济南城市发展的定位认识,仍在深化。

在2019年2月召开的省两会上,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山东支持济南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打造我国北方高端产业、科技、人才、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和央企、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基地,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济南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对济南赋予的新区域发展定位,“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则是目标指向。到这个时候,济南城市发展的新追求已经呼之欲出。

2019年3月21日,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接受《中国经济导报》专访时明确表示:“山东未来的发展亟需一个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崛起带动,促进全省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因此,建议支持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

“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这将使济南未来城区建设不仅远远超越2003年的“十字方针”,也超越了“黄河时代”。北跨黄河、南越泰山,一座3000年古城迟到的雄心,由此掀起盖头,济南城市发展的山河时代来临了。

城市发展因河而阻,因山而限,是古今城市发展都会遇到的问题,但现代工程技术尤其是隧桥技术的进步,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就拓展了城市的发展视野。摊开地图可以看到,离济南直线距离最近的地级市,不是淄博、聊城,而是泰安。但泰山平地而起,横亘在济南和泰安之间,形成天然阻碍,但现在,这个障碍已经可以克服。目前,济泰高速已在施工建设,预计2020年6月即可通车,未来济泰之间全程只需28分钟车程!

跨越了山河阻碍的济南,一个坐拥山河的济南,将真正迎来她的黄金发展期。“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这姗姗来迟的追求,对济南,对山东,对区域经济发展,都意义深远而重大。

济南,太需要做大做强了。

长期以来,对济南发展的焦虑,在山东本地干部群众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提升济南发展档次和水平,几乎是全省上下的一致共识。山东各城市的发展比国内许多省份都均衡,这的确值得称道,但这种均衡的另一面是“模糊”了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的差别。现实中,山东省内一般城市对省会城市“没有了羡慕嫉妒恨”,倒是“宽容地”希望济南能够更上一层楼,比他们更高一些,给他们的发展树立更好的榜样。省内其他地方的人到济南,没有多少陌生感,常常说“济南应该更好”,这种愿景非常普遍。

作为沿海经济大省的省会,济南在全国城市中的GDP排名不理想,落后感强烈,这对山东人尤其是济南人而言是一个强烈的刺激。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公布的信息,就GDP排名而言,2018年,广东省全国第1,省会广州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4;江苏省全国第2,省会南京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11;相较之下,济南GDP8862亿元(此处济南GDP数据包含原莱芜市)排名在全国城市中列第18位,与山东GDP全国第3的排名很不相称。即便是近邻,河南GDP全国排名第5,而省会郑州以10200亿元排在济南前面。

山东省政协委员、民进山东省委秘书长王学爱曾表示:“济南作为国家定位的区域中心城市,目前已被国家中心城市包围,在地域半径300至700公里范围,东边是兄弟城市青岛,西边是郑州,北边是北京、天津,南边是上海、南京。对济南而言,已经是身陷重围。”

最大的问题在于,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因为城市首位度不高,拉动带动作用不强,严重影响山东中西部的崛起。山东的东中西在经济发展上呈现由高到低的梯状结构,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中西部发展相对滞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城市GDP数据显示,山东东部的青岛和烟台分别是12561亿元和8006亿元,山东西部城市GDP则落后一大截,其中,聊城3348亿元、菏泽3202亿元、德州3380亿元、滨州2787亿元、泰安3721亿元。青岛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发展势头不错,但距离山东中西部太远,山东中西部发展急需核心城市带动,济南中部崛起是势在必行。

有人说,山东的中西部差别就是中国中西部差别的“精缩版”,这个说法耐人寻味。早在2003年,山东就认识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山东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形成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速崛起、西部跨越式赶上的新格局”。这一发展要求的提出,正是基于山东东西部之间的发展落差。现在山东沿海经济发展较快,山东发展需要下大气力突破的地域,依然聚焦在中西部。或者说,只有山东中西部崛起了,山东的全面小康建设才能真正破题,山东全域高水平的“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形成。

当前,资源向大城市集聚是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必由之路,未来各省间的竞争,主要是城市群的竞争,或者说是核心城市的竞争,这已经被发展实践所证明。山东中西部的发展靠济南都市圈,济南都市圈的发展关键看济南,山东中西部发展的突破点正是济南。如果说山东东部的发展靠青岛和烟台带动的话,山东中西部发展则有赖于济南的崛起,这是由济南的位置决定的。

济南位于山东中西部的中枢位置,在它的周围,环绕着淄博、滨州、德州、聊城、泰安诸地市,俗称“济南都市圈”,济南是这个都市圈的“圆心”,每一个地级市到济南的车程大约都需要1个多小时。济南在中西部的中枢位置,对山东中西部有着决定性意义。北京大学著名的区域规划教授周一星主持编写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认为,在山东区域空间结构中,济南在其中两条轴线中占据重要地位,即: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轴线和德州-济南-泰安-济宁-枣庄轴线。具体到济南城市经济区,周一星认为,其发展方向应为:积极发挥济南政治、文化中心优势和原有的产业基础、交通和区位优势,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壮大各级城市的实力,增强对其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辐射影响能力,积极拓展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腹地。

从这个表述可以看出,济南作为交通物流中枢,处于山东的“腰部”位置,对沿海青岛烟台的发展来说,担当着拓展西部经济腹地的重任,是沟通西部省份并发展壮大自我的桥梁。

尤其需要看到的是,在大力发展城镇化的今天,济南周边的菏泽聊城德州泰安滨州诸市,农业人口占比仍然比较大,各地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足,青岛则“远水解不了近渴”,山东中西部能否崛起,关键还是看济南。而且,从地域文化上讲,菏泽聊城德州泰安滨州诸市认同感很强,这些周边市人口在济南务工有历史的惯性。

无论从哪方面说,济南在中部崛起,都是山东中西部发展的关键,是山东东中西平衡发展的关键,这也决定了济南在山东发展全局中非同一般的战略意义。

做大做强济南,对弥补我国南北经济差距也具有重要意义。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可以填补京津冀与长三角之间尚无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空白,构筑形成新的战略支点,充分发挥山东作为沿黄河省区唯一沿海省份的优势,打造黄河经济带,与京津冀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南北呼应,构建起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走廊,更好衔接南北两大国家战略;可以打造黄河中下游地区核心增长极,引领环渤海经济区南翼加快发展,构筑新旧动能转换有力、国际竞争优势突出的区域发展高地。因此,北跨黄河,南越泰山,做强做大济南,可谓适其时也。


Recommend

Home

Services

Cooperation Cases

Events

Latest Investment News

Major Meetings

Major Events

Industrial News

Talent Recruitment

Talent policy

Why Shandong

Favor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mproved Infrastructure

Open Investment Environment

Huge Consumer Market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Sound Industrial System

Booming Marine Economy

Inexhaustible Innovation Vigor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al Agencies

International Living Environment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ndustrial Project Library

Contact Us

Function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ies

Overseas Representative Offices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Service Agencies in Cities

Your Suggestions

Cities

JinanQingdao

ZiboZaozhuang

DongyingYantai

WeifangJining

Tai'anWeihai

RizhaoDezhou

LinyiLiaocheng

BinzhouHeze

Development Zone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

Special Customs Supervision Zones

Key Industries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New energy & materials

Modern maritime

Healthcare & elderly care

High-end chemical industry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Cultural creativity

Boutique travel

Modern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