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rowsing

选择山东_新> 重点活动> 企业并购信息管理平台> 并购报告

2015年中国水泥行业企业并购整合报告

2021-02-05 10:05

 2015年水泥企业的并购整合案例共有19个,公开的交易额约80亿元,实际交易额估计超过100亿元。总的案例数量有明显减少,2014年并购水泥熟料企业案例有24个,2015年减少了7个。全国六大区域市场中,除东北地区以外都有并购案例发生,共涉及11个省,包括:河北、山西、山东、江西、安徽、河南、广西、云南、四川、陕西和青海,涉及的省份较上年减少了7个。由于水泥市场出现下行走势,需求增长乏力,企业对于实施并购整合显得更加谨慎。

 2015年水泥行业的企业并购整合市场依然较为活跃,并购重组的方式也呈现出了创新的模式。虽然,公开发布的并购整合案例较上年有所减少,但在并购整合的水泥产能总量上有大幅提升。更可喜的是民营企业首次发力进行了大规模市场并购整合,其整合力度大于国企。2016年,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水泥央企及地方国企为主的并购整合行为将有望加快步伐。

一、并购整合基本情况

 根据企业公开披露的信息,2015年水泥企业的并购整合案例共有19个,公开的交易额约80亿元,实际交易额估计超过100亿元。总的案例数量有明显减少,2014年并购水泥熟料企业案例有24个,2015年减少了7个。全国六大区域市场中,除东北地区以外都有并购案例发生,共涉及11个省,包括:河北、山西、山东、江西、安徽、河南、广西、云南、四川、陕西和青海,涉及的省份较上年减少了7个。由于水泥市场出现下行走势,需求增长乏力,企业对于实施并购整合显得更加谨慎。

 从并购整合案例的分布来看,没有出现如中建材集团前几年那样大规模的并购案例,华东地区并购案例有5个,占26%,但被收购水泥企业仅有两家;西北地区的并购案例有4个,约占21%,涉及并购的水泥企业最多,包括并购4家熟料生产企业,显示出水泥企业在加快西北水泥市场的整合;中南地区的并购主要是以天瑞集团整合河南市场为主,并购案例有4个,收购熟料企业案例2个;华北地区并购案例有3个,被收购的水泥熟料企业有4个;西南地区并购案例有两个,约占11%;另有海外并购项目一个。

 2015年参与并购的水泥主体企业共有11家,其中,水泥行业前十大水泥集团中有5家,包括:天瑞集团、海螺水泥、华润水泥、华新水泥和金隅股份,较上一年减少3家;中等规模的优势水泥企业也开始积极实施并购整合发展战略,并购整合主体企业包括:上峰水泥、西部水泥、金圆水泥、京兰水泥等。

 从上述11家并购主体企业的类型来看,能够实施并购整合的大多是具有资金实力和管理实力的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仅有一家;民营水泥企业(包括民营水泥上市公司)的并购整合越来越活跃,成为2015年并购整合的主力,约占并购主体企业的45%,国有企业占36%,外资企业占18%。

 2015年水泥行业并购整合最为活跃的企业有天瑞集团、海螺水泥和华润水泥,三大集团均实施了对水泥市场竞争格局影响比较大的并购整合动作,包括:海螺水泥控股西部水泥和收购江西圣塔水泥,华润控股昆钢水泥,天瑞整合山水水泥和参股同力水泥股权等。民营非上市公司京兰水泥也成为2015年水泥并购市场上较为活跃的水泥企业之一,收购了河北金强水泥、山西太原金圆和朔州金圆股权。

二、典型并购整合案例

1、天瑞集团整合河南市场、控股山水水泥

 天瑞水泥是河南水泥市场的龙头企业,近两年频频实施并购行为,不断加大对区域市场的整合力度,成为水泥并购市场上最为活跃的水泥上市公司之一,2015年收购了河南永安水泥100%股权,通过二级资本市场增持同力水泥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通过二级资本市场收购山水水泥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 加快整合河南水泥市场

 2014年末至2015年初,天瑞水泥通过二级市场三次举牌,成功收购同力水泥股份7136.56万股,占其总股本的15.03%,成为同力水泥的第二大股东。此前,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中联水泥通过同力水泥的定向增发拥有后者10.11%股权,成为当时同力水泥的第二大股东。天瑞水泥、中联水泥和同力水泥为河南水泥市场前三家主导企业,形成三足鼎立的市场竞争格局,有利于河南水泥市场的协同发展。

 2015年9月,天瑞水泥公布,向控股股东天瑞集团收购河南永安水泥100%股权,收购代价为8.42亿元人民币。河南永安水泥拥有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水泥熟料年设计产能为155万吨,产能布局在郑州市辖的巩义市,天瑞水泥在郑州荥阳拥有一条日产12000吨的熟料生产线,收购永安水泥后,两条生产线布局形成相互呼应,将进一步提高天瑞水泥在郑州市场的竞争实力。

● 通过二级资本市场控股山水水泥

 2015年资本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山水水泥的股权之争,天瑞水泥是掀起这场风云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山水水泥曾因内部出现管理问题使其陷入发展困境,为摆脱困境于2014年10月通过定向配股引入中国建材,中国建材以15.6亿资金取得山水水泥16.67%股份,成为山水水泥当时的第二大股东;同年12月,亚洲水泥表示,经再度增持,持有山水水泥7.06亿股,占其总股本的20.9%;天瑞水泥则于2015年4月宣布天瑞集团收购山水水泥9.51亿股,占其股本28.16%,至此,天瑞集团成为山水水泥的第一大股东,赢得相对控股的地位。

 天瑞水泥和山水水泥同被列入2015年中国前十大水泥企业,山水水泥熟料年产能位居第六位,天瑞水泥位居第十位,从产能规模来看,山水水泥熟料年产能高于天瑞水泥近1800万吨,二者之间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天瑞水泥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以小搏大,取得了山水水泥的相对控股权。这是我国水泥行业第一例以小博大的企业并购案例。

 天瑞水泥和山水水泥在辽宁市场有交集,二者为辽宁市场前两大主导企业,天瑞水泥取得后者的控股权之后,有助于提高区域市场的控制力,对于改善辽宁市场恶性竞争局面,提升区域市场整体盈利水平和行业效益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上述并购案例可以看出,天瑞水泥选择的并购目标企业都是自己所在市场区域范围内的优势水泥企业,发挥水泥主业的优势,在区域市场做大做优做强是其最终目的。

2、海螺水泥收购江西圣塔、控股西部水泥

 海螺水泥一直是行业翘楚,向来以大规模新建熟料生产线方式进行产能规模扩张和市场拓展。在水泥产能严重过剩、新增产能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近年来也开始转变发展思路,加快并购步伐。继2014年成功实施了五个收购项目(收购邵阳云峰水泥、湖南云峰水泥、昆明宏熙水泥、湖南国产实业和贵州水城海螺)后,2015年再次掀起并购风潮,完成了收购江西圣塔和控股西部水泥。

● 收购江西圣塔水泥

 2015年6月,海螺水泥发布公告称,安徽海螺董事会通过收购江西省圣塔实业集团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及相关资产。海螺同意与广州市虔州投资(江西圣塔集团原股东出资设立的公司)共同出资设立赣州海螺,用于购买江西圣塔集团拥有的水泥业务资产。赣州海螺注册资本金为4亿元人民币,海螺以现金出资2.2亿元,占注册资本金55%。

 根据数字水泥网的统计,收购前,海螺水泥在江西拥有4条水泥熟料生产线,水泥熟料设计年产能450万吨,占江西省熟料总产能的比重为7%,位居江西省第六位;江西圣塔水泥拥有水泥熟料设计年产能471万吨,位居江西省第四位。收购江西圣塔水泥后,海螺水泥在江西熟料产能规模翻了一倍多,在江西省的熟料产能占比也提升至14%,在江西省的熟料产能排名提升至第三位,超越了亚洲水泥和红狮水泥,并缩小了与居第二位的江西万年青水泥的差距,有助于提升其在江西区域市场的竞争力。

● 跨境换股,控股西部水泥

 2015年11月,海螺水泥发布公告,称与西部水泥及其全资子公司华雄控股签署了《股权买卖协议》,拟向西部水泥全资子公司出售海螺水泥所持有的宝鸡众喜凤凰山水泥有限公司、宝鸡市众喜金陵河水泥有限公司、乾县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千阳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等陕西4家公司的100%股权,转让价款合计为45.9亿港元,西部水泥将向海螺水泥或海螺水泥的全资子公司发行34.03亿股新股作为支付对价。交易完成后,海螺及其子公司将合计持有西部水泥45.5亿股股份,占西部水泥经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51.57%,成为西部水泥的控股股东。这是国内水泥行业首个跨境换股的并购案例,开创了强强合作的并购创新模式。

 西部水泥是陕西区域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截至2015年底拥有水泥熟料年设计产能1380万吨,占陕西省熟料总产能的24.5%,生产线主要布局在陕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渭南市和铜川市及西安市,在区域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海螺水泥拥有的熟料产能占陕西省熟料总产能的17.9%,位居陕西省第三位,生产线分布在关中宝鸡市和咸阳市,与西部水泥产能布局未发生重叠,二者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控股西部水泥之后,海螺水泥在陕西的产能布局更加完善,熟料设计产能占陕西的比重也将提升至42%,在陕西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有助于增强海螺水泥在陕西市场的主控能力及巩固其在西北地区的领先地位。

3、华润水泥与昆钢控股强强联合

 2015年6月,华润水泥公布,华润水泥与昆钢控股就潜在交易事项订立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公司将与昆钢控股及云南昆钢水泥建材集团公司(目标公司)订立一份正式增资扩股协议,公司将认购目标公司拟配发及发行以供认购之股份,面值为6.6亿元人民币。华润水泥将以代价股份及现金形式出资完成潜在交易事项。交易完成后,华润水泥将持有目标公司的50%股本。9月份,华润水泥与昆钢控股及云南昆钢水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在深圳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双方成功合作后,昆钢水泥将更名为“云南水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10月份,增资扩股后的目标公司-云南水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在昆钢宣布成立。云南水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还将借香港上市公司“华润水泥”在一两年内完成上市,实现资产的增值。

 华润水泥与昆钢控股的强强联合,有助于推动云南水泥市场的整合,提升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4、华新水泥布局海外市场

 2015年3月,华新水泥公告称,公司下属境外子公司斥资3290万美元收购了CEMENT CHAKREY TING FACTORY CO.,LTD(简称“CCC”)公司28%股权,该公司主要资产为一条具备试生产条件的3200t/d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CCC公司系一家在柬埔寨注册成立的公司,授权资本6000万美元,实收资本为6000万美元。华新水泥全资附属公司华新香港(柬埔寨)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其40%的股权,为第一大股东。目前,CCC公司拥有一条3200t/d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在完成本次股权购买之后,华新水泥间接持有CCC公司68%的股权,成为其绝对控股股东。

5、上峰水泥收购新建中博水泥 布局“一带一路”

 2015年9月,上峰水泥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实施在“一带一路”区域开展新布局的总体战略,近日收购了在新疆北疆距离阿拉山口口岸70余公里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中博水泥有限公司(下称中博水泥)70%股权。

 本次收购实施后,上峰水泥将在面向中亚的新疆北疆市场新增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约150万吨,水泥100万吨,后续将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整合等继续优化产能结构,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将博乐中博打造成新亚欧大陆桥枢纽口岸地区的优质建材战略基地;充分发挥其资源、成本的竞争优势,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可以将熟料通过阿拉山口口岸运至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形成市场稳步拓展及国内、国外互补的良好运行格局,对上峰水泥在“一带一路”地区发展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6、京兰水泥收购河北金强水泥

 2015年5月,湖北京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京兰水泥”)与顺平县金强水泥有限公司(下称“金强水泥”)正式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由京兰水泥全资收购金强水泥。

 京兰水泥是湖北一家民营水泥企业,在湖北荆门市拥有4条水泥熟料生产线,熟料年设计产能为403万吨,是湖北鄂中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另在河北和甘肃各有一条日产5000吨的熟料生产线。金强水泥拥有一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年熟料设计产能155万吨。收购金强水泥,是京兰水泥“立足荆楚,跨越西北京津”的重要战略部署,为其进一步拓展全国市场奠定了基础。2015年,京兰收购的河北金强水泥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收益。

三、并购整合对水泥行业的影响

 2015年水泥企业的并购重组使得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明显改变,这将有助于提高区域主导企业市场控制能力和加强区域市场的协调,为行业效益的企稳回升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产业集中度的提升,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组织结构调整得到进一步改善。

● 对水泥产业集中度的影响

全国

 2013、2014年,水泥产业集中度连续两年增长不到1个百分点,2015年产业集中度增长了6 %,其中,大企业集团并购重组贡献了4.5个百分点 。

 近五年水泥企业并购重组涉及的水泥熟料产能变化情况可以看出,2011年和2012年由于中国建材集团实施大规模的收购中小水泥企业,涉及整合的熟料产能规模分别达到了5000多万吨和8000多万吨,2013年和2014年中国建材集团减缓了收购行为,其他企业也少有大规模的并购动作,整合的熟料产能数量明显减少,产业集中度变化也甚微,而2015年由于大企业集团间的并购整合力度加大,整合的熟料产能量超过1亿吨,并购案例数量是近5年最少的,但整合的熟料产能量最大,产业集中度也有了明显提升。显示出企业的并购开始更加注重熟料产能的规模和质量,并购的形式也趋于更加高层次。

 兼并重组是推进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的一条重要途径。2015年前十大水泥集团熟料产能合计较上一年增长约1.4亿吨,因并购重组而带来的产能增长约为1.12亿吨,占80%。全国前十大水泥集团中,有一半企业实施了并购重组,产能增长最快的是天瑞集团,因成功控股同为前十大水泥集团之一的山水水泥而使总熟料设计年产能由上一年的全国第十位跃居至第3位,使水泥行业竞争格局发生改变。

 分析前十大水泥集团2015年熟料增长情况(见图7.)可以看到,产能增长比较快的企业都实施了并购重组,加快大企业集团间的并购重组是化解产能过剩,推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六大区域

 并购重组对区域产业集中度的影响非常明显,从全国六大区域前五水泥企业产业集中度的变化情况(见图8.)可以看出,并购重组力度比较大的区域产业集中度都有了较明显的提升,包括:东北、西南和华东地区。

 根据全国六大区域市场前五家水泥企业拥有的水泥熟料产能占区域的比重来测算,2015年,除东北外,其他五大区域水泥产业集中度均不足60%,其中,中南和华北两大区域的产业集中度低于50%。但是,除华北外,各大区域前五企业产业集中度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东北地区产业集中度达到75.34%,较上一年提升了4.94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最高。东北也是六大区域中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域,水泥市场价格也一直处于全国高位,虽然2015年需求大幅下滑,价格也出现破位下跌,但由于集中度高,价格仍能保持全国高位水平。

 2015年水泥行业的并购中,涉及到收购主体企业水泥熟料产能变化较大的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华东地区,这三个区域也是集中度增长较快的地区,主要是受益于大企业集团的并购重组所带来的成效。

● 对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并购重组力度大的区域,竞争格局发生演变的可能性越大。2015年,并购重组对市场竞争格局影响较大的区域主要有:辽宁、云南、陕西和江西等省份。

 辽宁:天瑞集团控股山水水泥,有望改善长期低价恶性竞争环境

 辽宁是全国水泥市场竞争环境比较差的省份之一,其水泥市场价格一直处于全国相对低位。根据中国水泥协会数字水泥网的监测,近两年P.O42.5散装水泥市场价格与黑龙江和吉林的价差超过100元/吨,最高时价差接近150元/吨,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较低,低价恶性竞争严重。2015年,辽宁省拥有水泥熟料设计总产能约5000万吨/年,而水泥熟料市场需求量只有2400万吨左右,不足产能的一半,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市场供需失衡,加上集中度低,主导企业市场调控能力较弱,低价恶性竞争在所难免。

 天瑞集团和山水水泥是位居辽宁省前两位的两大水泥主导企业,为改变辽宁市场不断恶化的局面,弱化和对手的竞争关系,天瑞集团通过二级资本市场购买山水水泥股权,最终成功控股山水水泥,改变了辽宁的竞争格局。天瑞集团实施并购前,辽宁前3家主导企业的产业集中度约为53%,并购山水水泥后,前3家主导企业的产业集中度提升至65%,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主导企业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大大增强,经过下一步的市场整合,辽宁水泥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望得到改善。

 陕西:海螺控股西部水泥,关中市场竞争环境有望得到改善

 海螺水泥控股西部水泥为其推进西部地区发展战略打开了一条重要通道,其在陕西的市场占有率得到快速提升。海螺水泥并购西部水泥后,陕西前三家水泥熟料设计年产能合计占陕西省的比重由65%提升至77%,集中度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主导企业的市场控制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海螺水泥如若能继续整合陕西煤业和声威集团,陕西关中市场现有的竞争格局将彻底被打破,未来行业效益必会有显著提升。

云南:华润水泥整合昆钢水泥,西部地区竞争环境有望得到改善

 云南省是水泥产能过剩严重,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地区,众多大企业盘踞在此,包括:中国建材西南水泥、华润水泥、海螺水泥、红狮水泥、拉法基瑞安等,但水泥产业集中度较低,主导企业的市场控制协调能力较弱,恶性价格竞争较为普遍,行业效益较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云南水泥行业亏损4.5亿,企业亏损面达63%,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15.7亿。

 云南省前三家水泥熟料设计年产能合计占全省比重为45%,华润水泥与昆钢控股强强联合后,两家产能合计超过了位居第一位的西南水泥,竞争实力有所提升。华润水泥在云南的产能布局主要集中在大理,与昆钢水泥发生重叠,重组后,弱化了两家企业的竞争关系,云南西部地区的竞争格局有望得到改善,但华润水泥在云南的产能份额不高,两家的整合对云南整个水泥市场的竞争格局影响较为有限,市场争夺更多体现在大企业集团间的竞争。

江西:海螺水泥收购圣塔水泥,或将加剧赣南地区的竞争

 江西省是水泥大企业集团云集之地,市场竞争较为激烈。2015年,江西省前3家水泥主导企业-南方水泥、万年青水泥和亚洲水泥熟料设计年产能合计占全省比重为57%,海螺水泥只占6.9%,收购江西圣塔水泥后,海螺水泥的熟料产能占全省比重提升了一倍多,与万年青水泥和亚洲水泥的市场份额较为接近。江西圣塔水泥的产能布局集中在赣州市,海螺水泥布局在上绕市和新余市,两家布局分散。赣南地区是江西水泥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南方水泥、中材水泥、红狮水泥和万年青均有产能布局,海螺水泥的介入,大企业集团间的竞争或将进一步加剧。

四、未来水泥行业并购发展趋势

 产能严重过剩是一直是制约水泥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2015年水泥需求出现近25年来的首次下滑,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经济下行,水泥需求增长动力不足,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加强供给性结构改革,“去产能”成为水泥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兼并重组是化解产能过剩,提高行业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政府会继续推进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特别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未来几年水泥行业的并购重组依然会较为活跃,尤其是大企业集团间的并购重组会提速,水泥行业的竞争格局仍将出现变局。

●2016年国内水泥行业可能发生的重大重组事件:

 1、两大央企重组。均为中国水泥行业前五强的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中材集团两大央企于近期宣布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预计具体实施方案也将很快出来。“两材”合并后,水泥熟料设计年产能超过4亿吨,占全国熟料设计总产能达22%,水泥业务覆盖全国24个省级地区,有利于增强区域市场的协调控制力,增强中国水泥企业在国际水泥工程业务中的竞争实力。

 2、华北两大地方国企整合。华北是全国水泥市场环境比较差的区域,水泥价格长期低位运行,行业效益低下,2015年亏损42亿元,成为全行业的重灾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北京金隅集团与冀东发展集团的整合也将呼之欲出,两家企业也同为水泥行业的前十强之一,二者的重组将改写华北水泥市场竞争格局,长期低价恶性竞争的局面会发生改变,有利于行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3、世界水泥巨头拉法基与豪瑞的合并推进其国内水泥业务的整合,华新水泥、拉法基瑞安的重组将有望改善区域市场的竞争环境。但在整合中的内部管理形式,尤其是企业文化的融合方面还有待时间检验。

● 未来行业并购趋势:

 1、优势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成为水泥行业并购的主流,在水泥行业经济整体效益下滑的背景下,优势企业竞争力凸显,优势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将有利于挤压劣势企业快速退出。

 2、并购从单纯的资产性收购,向多元化产能合作模式发展,比如股权收购、相互换股、共同出资组建新公司等。当前大企业规模体量比过去都已迅速增大,单个企业很难募集到大规模资金用于单纯的资产性收购,未来的兼并重组更多的是通过股权置换或合并等方式出现。

 3、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跨区域间国有企业重组将提速。我国水泥产能前20家中有10家是带有国有资产背景的企业,国企改革将成为促进行业兼并重组的又一个强大动力;

 4、大企业集团仍会加大并购重组力度,中等优势企业的并购重组也将日渐活跃。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大背景下,只有大中型企业的兼并整合才能有效改变区域产能竞争格局和改善竞争环境,这不仅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市场推动的方向;

 5、借“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有实力的企业将开始通过寻求海外并购机会拓展国外水泥市场。

来源:水泥商情网


Recommend

Home

Services

Cooperation Cases

Events

Latest Investment News

Major Meetings

Major Events

Industrial News

Talent Recruitment

Talent policy

Why Shandong

Favor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mproved Infrastructure

Open Investment Environment

Huge Consumer Market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Sound Industrial System

Booming Marine Economy

Inexhaustible Innovation Vigor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al Agencies

International Living Environment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ndustrial Project Library

Contact Us

Function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ies

Overseas Representative Offices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Service Agencies in Cities

Your Suggestions

Cities

JinanQingdao

ZiboZaozhuang

DongyingYantai

WeifangJining

Tai'anWeihai

RizhaoDezhou

LinyiLiaocheng

BinzhouHeze

Development Zone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

Special Customs Supervision Zones

Key Industries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New energy & materials

Modern maritime

Healthcare & elderly care

High-end chemical industry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Cultural creativity

Boutique travel

Modern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