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rowsing

选择山东> 招才引智> 人才资讯

一项专利教授团队获分4个亿,这钱分得好

2019-05-28 09:10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5月27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一篇报道《一个专利卖5.2亿元教授团队分了4个亿!背后原因让人振奋…》刷屏,让记者想到了刘禹锡的《陋室铭》。

  这篇报道的主人公毕玉遂和其所在的山东理工大学,因为一项环保型发泡剂的发明,出名了。毕玉遂教授团队凭借环保型发泡剂专利的发明,与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专利技术独占许可协议,价值5.2亿元,其中毕玉遂教授团队分得4个亿。在2017年发布的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名中,毕玉遂让山东理工大学在所有高校中拔得头筹,比第二名的清华大学还多5000多万,更将众多名校甩在了身后。

  因为一项专利,教授团队分4个亿!这钱分得好!

  一项专利教授团队分4个亿,首先是因为这项专利“珍贵”。这个卖了大价钱的专利名字叫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

  说起发泡剂,大家不陌生,它们的身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软质泡沫可应用于床垫、沙发等,硬质泡沫可应用于冰箱、建筑外墙隔热保温、板材、管道保温等行业。如果把泡沫放大了看,里面都有孔隙,要产生这些孔隙,必须有发泡剂。

  但在过去很多年,发达国家先后开发了四代发泡剂,垄断着全球市场。这四代发泡剂,都含有氯氟烃物质,这些物质会破坏地球臭氧层。比如,每个氟利昂分子可以破坏十几万个臭氧分子,而且会在大气中保存超过100年。寻找更环保的替代品,是整个行业的共同追求。

  毕玉遂长期在大学从事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和精细化学品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发现,过去做的四代产品,都是物理发泡剂,不参与形成泡沫的反应,而且在这条技术路线上,国外公司已经布设了强大的专利网。物理的路子走不通,就走化学的路子,这是思路的重大转变。

  从2002年形成理论思路,历经14个寒暑,到2016年,毕玉遂合成不含氯、不含氟的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简单地概括其发明特点,有这么几个:一是性能达标,二是环保,三是绕开了国外的专利布局。在毕玉遂之前,对国际化学界来说,这样的发明是无法实现的。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处长唐少华后来评价说:“经过检索,无氯氟聚氨脂化学发泡剂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发明,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明”。

  一项专利教授团队分4个亿,也是因为山东有了科研成果分配好政策。2015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改革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15〕42号),规定从2015年起,改革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对持有的财政资金形成的科技成果,自主决定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开展转移转化活动。其中,“对发明人、共同发明人、科研负责人等在科技成果完成和转移转化中作出重要贡献人员(团队)的奖励比例不低于70%、不超过95%。单位1年内未实施转化的,成果完成人或团队拥有优先处置权。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用于奖励人员的股权超过入股时作价金额50%的,由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对科研团队的收益,团队负责人有内部收益分配权。”

8593a388-b4a6-4e2a-a7c5-af2516790410.jpg

  一项专利教授团队分4个亿,可以说,正是山东的科研好政策在开花结果。恰如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所说:学校对毕教授的奖励不是特殊照顾,我们作为山东省3所科研体制改革试点高校之一,政策允许成果转化收益的80%划归科研团队所有。

  一项专利教授团队分4个亿,还与好的校领导班子有莫大关系。2016年,环保型发泡剂样品问世已经5年,但除了申报了四件国防专利外,专利保护进展缓慢,而新发明几次面临泄密风险。2016年2月,新上任的校长王学真分管科技,做了两件事影响很大:一是以学校的名义立即向国务院有关领导写报告,介绍项目情况。几天之后,国务院领导做出批示,发改委、科技部、环保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组织专家先后对项目进行调研。5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派出的专家工作组进驻学校,专利的布局、撰写与申请等工作迎刃而解。

  二是组建学校团队与专利买方谈判,让专利实现物有所值。学校由一位副校长带领,由财务处、法务处、资产处、科技处组成,和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谈判。经过几轮交锋,2017年3月,毕教授团队研发的专利技术以20年独占许可(美国和加拿大除外)授予了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价5.2亿元,创造了全国高校专利授权的最高纪录。

  “这不是学校给了毕教授4个亿,而是毕教授帮学校挣了1个亿。”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如是说,尽显开明之风。

  一项专利教授团队分4个亿,将在社会上形成尊重科研的导向,其影响是无价的。曾经,许多科研工作人员的生活和“穷”字联系在一起,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形成后,一些科研人员的待遇才逐渐好转。毕玉遂,一位普通的大学教授,在山东一所普通的大学当老师,因为研发出了一个专利,卖出5个多亿元,超越清华大学,成为中国高校转让科研成果合同金额之最,这是科研的价值,也是科学家的价值。科研改变社会,也能带来财富,改变生活,这种科研成果转化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对科研劳动的尊重,将会使许多人重视科研,投身科学研究,为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影响,这是科研人员的春天,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气象。

  当然,从毕玉遂专利卖出5亿多元、教授团队分4个亿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地方政策和高校环境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毕竟,一个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好的政策环境能让一个人走得更好更远。好的政策环境能成就人,更能激发人的创造力甚至善的力量。高价卖出专利后,有人问毕玉遂如何处置巨额财富?他说三件事:之前做实验欠了朋友的钱要还人家;新的研究课题已经开始了,需要钱,需要买设备,有了钱就可以做想做的事情,出更多的成果;也会做一些慈善,回馈社会。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 周学泽

Recommend

Home

Services

Cooperation Cases

Events

Latest Investment News

Major Meetings

Major Events

Industrial News

Talent Recruitment

Talent policy

Why Shandong

Favor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mproved Infrastructure

Open Investment Environment

Huge Consumer Market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Sound Industrial System

Booming Marine Economy

Inexhaustible Innovation Vigor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al Agencies

International Living Environment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ndustrial Project Library

Contact Us

Function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ies

Overseas Representative Offices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Service Agencies in Cities

Your Suggestions

Cities

JinanQingdao

ZiboZaozhuang

DongyingYantai

WeifangJining

Tai'anWeihai

RizhaoDezhou

LinyiLiaocheng

BinzhouHeze

Development Zone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

Special Customs Supervision Zones

Key Industries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New energy & materials

Modern maritime

Healthcare & elderly care

High-end chemical industry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Cultural creativity

Boutique travel

Modern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