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rowsing
2022-04-01 17:53
新能源
新能源装备。我省新能源装备产业起步较早,产业体系比较完备,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2017年,全省共生产新能源汽车14.05万辆,占全国的18%左右,成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大省。
新能源应用。近年来,围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我省加快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推广应用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成为全省能源行业发展的突出亮点。新能源汽车推广快速增长,累计保有量14.6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2.2万个,均居全国前列。
新能源技术。顺应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发展趋势,我省在核能、智能电网等重点领域技术实现突破,氢能源、海洋能等前瞻性技术稳步推进,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行业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逐步建成,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电动汽车充电群管群控、微网控制与电网互动技术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模式、新业态。新能源产业和互联网、先进信息技术加速融合,新能源领域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光伏+渔业”“光伏+生态农业”“光伏+采煤塌陷地治理”等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青岛中德生态园等5个项目纳入国家新能源微电网示范,探索电力能源服务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和新业态,推动更加具有活力的电力市场化创新发展。
新材料
产业规模稳步壮大。山东新材料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在国家划分的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6大类新材料中均有分布。
集聚化发展态势初步形成。通过不断调整和引导,山东新材料已经形成一定的区域特色。已建成省级以上新材料产业园区2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7家。
创新取得新突破。产学研创新体系进一步推进,新材料国家实验室、国家质检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院所实力显著提升。现有院士工作站1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7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5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