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来源:日照市人民政府2022-02-16 14:37
春华秋实,又是一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回顾这一年,日照各项发展数据在历史的时间轴上留下了闪光的印记。
这是砥砺前行的一年。全市聚力新旧动能转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开展“项目突破年”,打出“十二个一批”稳增长组合拳,全市经济稳定恢复、承压向好,“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这是奋勇争先的一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同比增长6.8%;36个工业行业大类有21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58.3%。“四新”经济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2.3%;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28.1%,增幅居全省第2位。
这是令人振奋的一年。全市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17.1亿元,是上年的16.4倍;服务贸易合同额4.2亿美元,是上年的25.8倍。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投资分别增长32.5%和36.4%。专用设备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分别增长22.5%和137.7%。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娱乐投资分别增长17.5%、20.6%和4.8%。
透过市统计局公布的这一组组数据,不难看出,过去一年我市经济稳字当头,从“全面恢复”到“跑出加速度”,实现了“开局漂亮、全年精彩”的良好态势。
韧性强———经济稳定恢复承压向好
2021年,是我市稳增长十分艰巨的一年。相较往年,全市经济运行面临更多突发挑战、多难选择,进一步加剧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度。面对这种复杂严峻局面,市委、市政府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化解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将不利影响和次生风险降到了最低,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2211.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68亿元,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903.55亿元,增长0.8%,两年平均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1113.73亿元,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为8.8∶40.8∶50.4。
开局关系全局,起跑决定后势。有速度、有质量的“开场”,必将为我市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强劲动力。
这是一个居全省前列的增速———
全市服务业把握住“稳”的总基调,找准“进”的切入点,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服务业总量跃上千亿元新台阶,达到1113.73亿元,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7.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44.5亿元,增长60.7%,居全省第2位;港口生产取得新跨越,货物吞吐量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6位。
这是一个全面向好的增速———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2%,两年平均增长4.9%。从重点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7.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8.4%,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415.06亿元,同比增长3.3%。
这是一个稳步回升的增速———铁路发送旅客量295.09万人次,增长48.4%;铁路货运量1.10亿吨,增长4.4%。地方海上货运量885.86万吨,增长15.2%。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1.35亿元,增长17.7%。快递业务收入8.65亿元,增长23.1%。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1.44亿件,增长16.2%。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惊涛骇浪中增强生存力、竞争力,打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攻坚战、持久战,日照一直在努力。
结构优———新经济新业态亮点涌现
2月3日,大年初三,日照开元森泊度假乐园项目工地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有的砌砖、有的支模板、有的绑扎钢筋,头戴黄色安全帽、身穿橘红色工作服的他们,在冬日的阳光下格外耀眼。
日照开元森泊度假乐园项目是我市招引的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项目于2021年3月开工,现已完成酒店区、宿舍区、木屋区桩基共计约1300棵,土方施工约2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有力补齐我市旅游淡旺季短板,加快推动全市旅游由“观光游览”到“休闲度假”转变,全面助力我市打造现代化国际海滨旅游度假名城。
过去一年,我市不断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积蓄新动能、增创新优势。
看“四新”———
全市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突出“四新”项目谋划、招引、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项目质量高、带动作用强的优质项目,在第一时间快落地、快建设、快发力。越疆机器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北方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奥莱电子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17亿元;正济药业项目,将带动至少40亿元的医药相关产业。过去一年,全市“四新”经济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经达到52.3%。
看绿色低碳———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推动“两高”企业转型升级,依法依规关停退出化工企业4家,停运煤电机组10台,高耗能行业投资下降6.1%,低于工业投资增速9.2个百分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11.3%,高于全部发电量16.6个百分点,占全部发电量的5.7%,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看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两年平均增长3.1%。民间投资增长6.1%,高于全部投资3.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58.3%,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潜力大———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
市场主体增长快、有活力,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动力充沛、活力充盈、潜力充足,这个地方的经济也就能够富有韧性、保持弹性、增强伸缩性。
近年来,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以“真金白银”换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专注前行。
惠企政策如甘霖,浇开了朵朵“潜力之花”。过去一年,我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28.1%,居全省第2位。年末实有市场主体增长17.8%,居全省第3位。一些小型企业在市场培育中加速成长,规上企业数量达到2432家,增长24.2%,新入库规上企业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在大环境风险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全市经济承压前行,金融的滋养功不可没。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06.06亿元,比年初增加178.94亿元、增长5.7%。其中,住户存款2010.82亿元,比年初增加189.33亿元、增长10.4%。本外币贷款余额3365.49亿元,比年初增加391.20亿元、增长13.2%。
财税收支质量提高,信贷总量逐步扩大。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49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税收收入151.55亿元,增长9.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0.58亿元,同口径增长4.3%。其中,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16.9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2%。税务各项收入(含海关代征税收)791.55亿元,增长29.3%。其中,国内税收收入285.68亿元,增长15.0%。
对外贸易韧性增强,重点商品拉动明显。货物进出口总值11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出口403.0亿元,增长17.4%;进口762.7亿元,增长8.0%。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846.4亿元,增长10.8%,占比为72.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外贸主体地位稳固,实现进出口总值726.8亿元,占比为62.4%。从贸易合作伙伴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60.3亿元,增长4.5%,占比为30.9%,对RCEP签署国进出口515.2亿元,增长13.3%,占比为44.2%。从重点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122.4亿元、增长30.5%,运输工具出口27.9亿元、增长74.9%。实际使用外资5.19亿美元,增长11.3%。
保障实———市民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从民众需求出发,从现实问题入手,让更多百姓感受到“被善待、被尊重、被重视、被呵护”,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是我市改善民生的共识和方向,也是全市力图提升民众获得感的题中之义。
过去一年,我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由人均550元提高至58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省、市控制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连续多年保持缩小态势。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听民声、走流程”,积极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是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直接方式。因此,让人民买得放心、吃得放心、用得放心,既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要求。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2021年我市消费市场复苏有力,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8.08亿元,增长5.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19.88亿元,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5.01亿元,增长19.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15.62亿元,增长16.9%;商品零售539.27亿元,增长11.0%。从商品类别看,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用品、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2.9%、27.8%和54.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