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2-05-30 10:23
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的一场大考,那么新旧动能转换就是这场大考中的“山东卷”。2018年以来,传统制造业大省山东牢牢抓住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协同推进几大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作,短短数年开创了高质量发展转轨的崭新局面。
毫无疑问,化工是山东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条主线,而在山东化工业纷繁且快速变革的探索中,我们化繁为简理出两条主要脉络,一个是基础化工产业的推陈出新,另一个是高端化工产业的谋篇布局。在山东基础化工产业的变革与再造上,我们认为裕龙石化承担着新动能主引擎和高质量发展标杆的重任。龙头挺立、示范引领,裕龙岛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本篇围绕此话题而展开。
裕龙岛石化产业园全景 (企业供图)
疫情下的蓝图与梦想
进入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但位于山东烟台龙口市的裕龙岛却依然一派繁忙,裕龙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上万名建设者在各条施工作业面热火朝天地工作着。继第一轮“百日攻坚”行动后,4月份第二轮“百日攻坚”又接续启动,建设面由地下转移到地面,山东省领导亲自部署并督导。按照“五个一流”要求,项目建设的攻坚有条不紊、分期按期地推进,向着既定的主体工程2023年6月中交的目标冲刺。
位于裕龙岛上的山东裕龙石化产业园,相应的填海造岛工程2010年底就已开工建设。在这片辽阔的陆域人工岛屿上,园区规划起步区面积35.23平方公里,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2020年10月底正式开工,拟建设2000万吨/年原油加工和2×150万吨/年乙烯等装置。项目总投资达1274亿元。目前正在建设的150万吨/年乙烯裂解炉是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核心装置之一,建成后将是目前国内生产能力最大的乙烯装置。
裕龙石化产业园发展定位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石化、新材料和高端制造业产业集中区,主导产业定位包括炼化一体化产业、轻烃综合利用产业、海洋化工产业和高端石化产品及新材料产业等。从更长远的规划来看,继一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完成后,中远期还将相继规划两个2000万吨/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最终使烟台市跻身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之列,也成为北方仅次于大连市的石化产业中心。
作为产业园区的先导项目,也是截至目前山东省政府主推的该省有史以来单体投资规模最大工业项目,裕龙石化于2019年6月28日完成注册,采取多元主体参与的混合所有制模式,股权结构几经调整,目前由民营企业南山集团控股,股比51%。此外,地方国企巨擘山东能源集团持股46.1%,万华实业集团和华鲁控股集团作为财务性投资方,分别持股1.58%和1.32%。
2020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同意将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由储备项目转为规划项目;6月2日,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由山东省发改委核准。2020年9月16日,项目环评获得国家生态环境部批复;9月26日,用海环评获得国家生态环境部批复;10月23日,项目用海获国家自然资源部批复。按照规划,裕龙石化将分两期建设总产能4000万吨/年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2020年10月24日,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举行开工仪式,目前正在按照关键的控制节点分阶段加速建设。
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一体化建设,打造科技引领、智能高效、安全环保、人海和睦、和合共生的海洋环境友好型智慧园区,形成山东石化产业对标国际一流、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工程,以及培植产业发展新动能的样板工程,裕龙石化正在克服疫情影响,谋定笃行、逆势而进,带着自己的非凡使命与梦想,踔厉奋发前行。
5月20日,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炼油轻烃罐区项目(储运4标段)举行开工仪式。 (刘国辉 摄)
基础化工的山东样板
裕龙石化的横空出世,说它是山东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示范工程、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标杆工程,在于其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性、全局性意义。它不是“标新立异”的孤本和个案,而是山东乃至全国一盘产业发展大棋中的先手棋,具有三个层次的重要意义。
第一,对山东基础化工产业而言,裕龙石化堪称高质量发展的分水岭。石油化工是整个化学工业的基石,体量大、纵深广、带动面宽,在基础化学工业中尤其具有独占鳌头的主导作用。众所周知,得益于地炼产业的发达,山东炼油能力长期居全国首位,炼油总产能一度高达2.1亿吨,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产能聚集规模仅次于美国休斯敦地区、日本东京湾沿岸。经过近年来持续的落后产能压减和整合,截至2020年底,山东独立炼厂总的炼油能力压减至1.77亿吨,依然居全国首位。
但山东炼化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是全国最为突出的,布局散、单体规模小、实力弱、链条短的矛盾长期极为突出。在现有全省炼油能力中,单厂500万吨/年以下产能占比接近一半,且全省仅有两家炼厂规模超过1000万吨/年,即中石化青岛炼化1200万吨/年和中石化齐鲁石化1400万吨/年。另外,在全省大大小小数十家炼企中,仅有齐鲁石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型炼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当下全国石化产业围绕“五化”即: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绿色化、智能化并举的高质量发展竞逐热潮中,山东显而易见已经远远落后。
而裕龙石化的出世,为尽快弥补这个结构失衡的短板带来了希望,有助于显著优化山东炼化乃至整个基础化工产业的结构,带领山东基础化工步入新产业、新结构、新动能的新境界。为山东基础化工产业率先立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带领山东基础化工产业开创一个光明的未来,裕龙石化的落地可谓恰逢其时。
第二,对全国化工产业而言,裕龙石化将成为体现并夯实山东作为全国化工老大哥地位的关键“棋子”之一。山东之所以成为当仁不让的全国化工老大哥,不惟其产业规模长期领先、产业门类齐全、行业和市场影响重大,也在于其拥有一大批在全国全行业拿得出、叫得响的一流企业,化工新材料领域有万华、东岳、泰和新材等一批行业“领航型”企业,新型煤化工有华鲁恒升、兖矿集团,化肥有鲁西集团、史丹利等,轮胎有玲珑,氯碱有海湾······但基础化工的主体毕竟还是炼化产业,而恰恰在炼化产业山东虽然规模排第一,但至今没有一家在全国称得上龙头和标杆的企业,这与老大哥的身份极不匹配,成为山东化工长久以来的“隐痛”。
而裕龙石化的建设,将弥补这个缺漏。有了裕龙石化,山东在炼化和基础化工产业领域,也就有了高质量发展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定位锚,以及相应体系的坐标原点。
中低端产能比重过大、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产能太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先进企业偏少,是中国化工产业的主要结构性矛盾,而基础化工又是中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瓶颈之处。放眼全国,化工老大哥山东又是这一局面和矛盾的主要集中区。因此,山东化工尤其是基础化工产业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名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全国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或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关键作用。在这一省身系全国的使命背景下,裕龙石化的引领闯关和示范带动意义尤其重大。
第三,对整个中国制造业体系而言,裕龙石化也将成为举足轻重的转型升级样本与范例。当前,不论是互联网新经济还是高科技制造业,我国南方地区走在了前面,创出了多个开创性、引领性的样板企业与地域,相对而言,北方地区除了首都北京的新经济业态一枝独秀,相关发展进程已经明显落伍。北方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赖于一些城市和区域的开创性探索。从这个意义来说,烟台市着力发展高端化工制造业,依托烟台万华、裕龙石化、泰和新材、烟台氨纶等龙头企业,夯实基础平台、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生态,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新轨道,不仅对于传统制造业大省的山东具有重要的先锋作用,对于整个北方地区的制造业如何“破”又如何“立”,如何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在中国制造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宏图中,裕龙石化同样会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是裕龙石化突出的战略意义,山东省对于这个项目可谓给予了顶配的关照和支持,前期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做好了项目选址和用地用海规划安排,并将近年来山东整合落后地炼产能置换出来的指标予以优先配置。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后,山东省领导又亲自关怀督导项目建设,要求按照“一体化、集约化、大型化、高端化、清洁化”的思路,构建强大先进的基础化工产能,并进一步延伸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推动山东化工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高质量发展。
不拘一格降“巨头”
裕龙石化如果说是一个点,那么通过这一个点的映照,我们又能更清晰地看出,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山东乃至全国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基础化工产业的脱胎换骨,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及由大变强,仅仅靠一个或几个“裕龙石化”是远远不够的,有赖于一批像裕龙石化这样新“巨头”的降生。
裕龙石化的发展,只有将其放到山东乃至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大的背景中去,才会看得更加全面与清晰。自2017年以来,山东开展为期五年的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主要围绕“破”来展开——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忍住阵痛坚决淘汰落后动能,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化工企业2300多家,化工园区由199家压减到84家,压减炼油产能逾2200万吨。随着专项行动第一阶段的目标基本完成,第二阶段“立”的工作迫切需要提上日程,并逐渐成为工作的重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山东省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和“四新”经济规划等相继出台,传统制造业升级迭代和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走向前台。而裕龙石化承担着带动全省基础化工产业“立”起来的重要使命,此时横空出世可谓刚刚好。
另一个背景是,2018年初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自此,一场为全国高质量发展蹚出一条新路的艰巨探索,在齐鲁大地铺展开来,其落脚点依然落在“破”与“立”两篇文章上。山东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时间表,顶住阵痛、攻坚克难,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努力在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发挥“领头雁”作用。
培育壮大新动能,项目建设毫无疑问是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山东省在省重大项目、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补短板强弱项项目等上面齐头并进,力度大、成效显。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2018年以前,山东每年确定100个省级重点项目予以支持;2018~2020年,3年累计谋划推出省级层面重大项目3129个,平均每年1043个;而到2021年,这一数字增长到1600个。而裕龙石化作为全省重大项目以及配置化工产业新动能的“一号工程”,走向前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而从山东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整体的需要来看,裕龙石化的启建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化工产业乃至全省制造业全面走向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更多像裕龙石化这样的“巨头”和“鲶鱼”参与进来。
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的最终形态都是“巨头”经济,对基础产业而言更是如此,这既符合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也符合产业集聚、规模效应、比较优势的产业规律。当前,国内炼化行业就已经很明显地进入到“巨头”竞争的新时代,势不可挡,时不我待。从北到南来看,炼化大省辽宁已有和即将拥有的2000万吨/年级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包括大连恒力石化、中石油大连石化以及位于盘锦的华锦阿美,另外中石油所属的驻辽企业抚顺石化、辽阳石化、锦州石化等老炼企,随着改造升级的加快落地,也正纷纷跨入千万吨级行列,并加快由炼油型向炼化一体化发展。浙江已有浙石化4000万吨/年和镇海炼化2300万吨/年两大世界级炼化基地;广东更是“巨头”云集,汇聚了茂名石化2000万吨/年、大亚湾中海炼化2200万吨/年、湛江中科炼化2500万吨/年、揭阳中委炼化2000万吨/年、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等一批千万吨级的大炼化巨头,率先全面跨入“五化”并举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而反观山东,目前除了裕龙石化刚刚开启2000万吨/年的新纪元,规模大、单体小、分布散的产业现状整体上并没有改观,这种落后于竞争大势的局面,对于山东而言既是不可接受的,也是极其危险的。
我们认为,按照山东炼化产业的体量和规模,将来全省需要形成3家以上单体规模2000万吨/年以上的炼化一体化巨头企业,而且在山东乃至在全国都要有相当的影响力。这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需的,非此山东炼化乃至基础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就难言成功。
这就要求山东除了加快裕龙石化的建设,山东炼化能源集团以及中石化青岛炼化也有必要加快建设与提标升级步伐,向着世界一流水平炼化一体化“巨头”的目标进击。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承担着整合升级全省地炼行业的历史性重任,一度被业界寄予厚望,但近年来遗憾地停滞下来,个中原因令人唏嘘。中石化青岛炼化依托半岛经济圈和极佳的海运条件,也有进一步扩能升级的潜力与空间,跻身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巨头之列。
作为独立观察研究产业的第三方,我们认为破解山东炼化行业散和小的问题,当首倡观念的革命,提倡学蚂蚁莫学螃蟹。蚂蚁个体虽弱,但懂得协同和抱团,依然是地球上最为庞大、生命力最为顽强的生物种群。相对而言,“螃蟹效应”就让人汗颜了——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但多装几只后,就没有一只能爬出来了,不因为别的原因,就因为螃蟹之间相互扯后腿的缘故。
互相撕扯的结果,就是互相连累;委屈成全大局的人,最终也必成全了自己。山东炼化乃至整个基础化工产业,没有这种以大局为重、看大放小的认知格局与共识,产业的转型升级就难以为继,变革的努力也将很难往纵深去推进。
而在山东还在呼唤变革共识的时候,当今世界殊,全国炼化大省已经一个个地加快了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巨头企业和石化基地的步伐。曾经有先发优势的山东,会陷入囚徒困境裹足不前吗?会因为抱残守缺和产业内耗滑入末流的险境吗?我们期待看到产业全体先觉后行、知行合一的转变。
我们理想中的山东炼化产业的未来图景,是加快建成东营、烟台、青岛三大世界级炼化中心,瞄准国家级石化基地高标准打造;是加快产能的整合和集聚,形成几家2000万吨/年及以上的炼化一体化巨头企业,将全省炼化产能的80%以上向这三大炼化中心、几大巨头企业集中;是加快差异化的分工协作,巨头企业作为产业基础平台,炼化一体,造链、延链、带链,培育良好产业生态,其他中小地炼企业通过业务转型,形成油化一体、以化为主、聚焦高端的中小科技型特色企业,大与小相得益彰、协同互促。
总之,山东炼化业的结构性矛盾,眼下不是可变可不变的问题,而是不变就得被淘汰的问题,不仅要变,而且时间紧迫。当前国内炼化产能规模正在触顶,接下来竞争比拼的焦点将转向质量与效益,预计会相当激烈。对于基础产业而言,没有规模效应的提质增效是很难走通的,尤其在全国炼化产业规模效应、炼化一体已经成为主流的背景下。故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巨头”。让山东炼化及基础化工产业巨星荟萃吧,如此则山东化工幸甚,中国化工幸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