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澎湃改革新动能 发展迈向高质量

来源:2019-01-07 09:09

从荒地盐滩到国际化园区,从沿海渔村到现代化城市,四十年沧海桑田,青岛西海岸新区始终走在“改革”、“创新”浪潮的最前沿,书写着一个个“先行先试”的时代传奇。

仅新区获批的四年间,就有51项区级重点改革落地生根,45项改革列入国家和省市试点,15项改革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创新经验,体制机制、营商环境、新旧动能转换……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全面铺开、硕果累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新区的特质是‘新’、动力是‘试’,先行先试是新区最大优势、最大动力。按部就班不可能开辟新局,循规蹈矩换不来发展新貌。新区的发展必须要靠改革和创新来突破。”青岛市委常委、青岛西海岸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建祥说。目前,新区全面落实《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12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列入区级行政权力清单,94项市级行政权力调整由新区实施。

先行先试,打造“最顺”新区体制

1984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青岛保税港区设立,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大陆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通关最便捷的特殊开放区域;2014年,青岛西海岸获批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承担着海洋强国和军民融合两大国家战略使命。

获批伊始,西海岸实施了原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原胶南市的区划调整,调整后的新区辖十大功能区,26个镇街、1228个村居,建立起“新区管统筹、功能区重发展、街镇强治理”的全新体制机制,被国家发改委誉为“最顺新区体制”。

与此同时,新区提升治理能力,在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综合执法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蓝马甲,红袖章,新区有你有保障”。活跃在新区每个角落的社会治理专职网格员,成为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按照‘全域覆盖、无缝衔接’的原则,将全区划分为1309个网格,进行网格化治理。”新区社会治理中心副主任赵辉介绍:“同时,成立社会治理中心,搭建大数据平台,将矛盾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目前,1309个网格、100个工作站日益发挥作用,电话“一号通”畅达民情民意,办结群众诉求和网格信息60余万件,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协同共治展现新活力。新区获批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和优秀城市。

以“法治”管“安全”,压实“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是新区体制创新的又一亮点。新区组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局,建立安全生产尽职免责失职追责机制。实行诚信奖惩制度,大幅提高企业违法成本,责任事故实现“三连降”,“智能化安全生产”获批全国试点。

从“几顶大盖帽管不住一个破草帽”,到“一支队伍管全部”,变化来源于新区开展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2014年11月,新区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城管、文化、交通、国土、海洋、旅游等领域1500余项行政执法权,打破了“多头执法”、“推诿扯皮”困局。

审批“瘦身”+“智能”,政务环境持续优化

“办社保、水电、煤气、公交卡充值去哪个窗口?需要带什么材料?坐在家里便一目了然,VR真人实景,真酷。”在家体验了政务服务大厅VR功能后,新区居民李雪在朋友圈里点赞道。

自2018年12月初起,新区政务服务大厅推出又一便民新体验——在手机端登录“西海岸新区行政服务大厅”公众号,即可实现虚拟平台与现实业务系统无缝对接。

事实上,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次办好”,新区已进行了多年探索。

“我们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最优水平,持续深化‘一窗受理、一口出证’工作机制,同时探索实施了网上办事三驾‘码’车、‘多事一流程’等改革举措,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便民高效政务环境。”新区行政服务局局长胡英说。

2017年,新区在山东省率先创新实施“一窗受理、受审分离、一网通办、一口出证”政务服务新模式。2018年,对“一窗受理”再升级,把分类设立的13个综合受理窗口进一步精简整合为10个,受理人员由“专科”向“全科”转变。通过统筹抓好“进”、“出”两个关口,变“群众跑腿”为“部门内部流转”,实现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一次办好”。

在简化办事流程,整合办事机构的同时,新区还创新推出了网上办事“三驾‘码’车”,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建立审批服务事项电子“二维码”清单,企业群众只需“扫一扫”,即可“码”上办事。创新统一制证“加密二维码”,“扫一扫”即可查询证件真实性及相关内容。开发推广“西海岸新区行政服务大厅”微信公众号,推动“网上办事”进一步向“掌上办事”转变。

聚焦重点发展的影视、音乐、会展等特色产业项目,推进实施“多事一流程”改革,让群众“办多件事”、“跑一次腿、零跑腿”。同时,打好“代办+联办”组合拳,组建了2714人的“行政服务专员”代办队伍,对所有入驻新区的投资项目,从签约、注册、建设、竣工到运营,全过程跟踪协调、精准代办、定制服务。

目前,新区“放管服”改革取得累累硕果: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形成了影视、会展等37个市场主体的“多事一流程”清单和“办事攻略”,效能提升60%以上。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政务服务大厅“只跑一次腿”事项实现全覆盖,“零跑腿”比例达到96.3%,“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全国推广。市场主体数量达到25万户。

发力“供给侧”,在空中换“发动机”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加大“双招双引”创新力度,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了在飞行中换“发动机”。

新区统筹招商资源,组建招商中心,创新国际化的投资促进机制,在美国、德国等国家设立招商代表处,在北京等国内大城市设立招商促进中心,集聚全球高端资源。

在山东省率先启动存量变革、增量崛起等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工程,组建成立汽车、家电电子、船舶海工等千亿级产业联盟。出台《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9个政策,率先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区获批以来,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300余个,总投资1.2万亿元,500亿级大项目达到6个,百亿级大项目达到40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累计达到200个。

同时,深化国家引智示范区、省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搭建战略平台、园区平台、事业平台、环境平台“四大平台”,出台“梧桐树”聚才计划20条新政,人才总量达到53万人,其中院士47人、省级以上各类高端人才496人。创新高校引建机制,出台加快引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实施意见,中科院青岛科教园、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等10余所高校项目加快推进,到2020年驻区高校将增至20所。

“双招双引”机制的创新完善,使得“供给侧”结构更加优化,“蓝高新”项目加速集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18年5月18日,国内首个CIDM集成电路项目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开工建设,打破山东省“缺芯少面”局面,弥补集成电路产业空白,打造国际芯片产业园,助力经济发展动能转换。

近日,海西重机制造的我国首个110米桁架式自升式海工平台,从新区海西湾驶向阿联酋。海西重机通过核心技术的自我“革新”,已成为国内手持订单量最大、成功交付数量最多的海工平台制造企业。

总投资500亿元的青岛东方影都落成,累计注册影视企业200家;总投资500亿元的青岛世界博览城投入运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等一系列展会成功举办;华大基因北方中心一期建成,发表科研论文30篇,完成海洋物种测序46种;正大制药(青岛)投产,国内上市的五个海洋药物有三个就诞生于此;青岛西站建成使用,未来从新区出发3小时到长三角,2小时到京津冀……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等“十强产业”项目的集聚,新区加快规划建设信息技术基地、循环经济基地、智能制造基地、海洋制造基地、军工产业基地、王台新动能产业基地六大基地;推进发展中央活力区经济中心、实体经济总部中心、智慧医疗中心、绿色金融中心、体育产业运动中心、市民文化中心、生态休闲中心七大中心。以“六大基地、七大中心”为载体、“改革创新”为引擎,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在向“高质量发展”全速迈进。


分享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86-531-8901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86-531-8901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selectshandong@shandong.cn

版权所有 © 2022 山东省人民政府 保留一切权利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