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来源:山东能源局2023-06-09 10:09
盐碱滩涂披“新衣”,光伏发电“绿意”浓。近日,随着寿光山盐15万千瓦盐光互补发电项目二期全容量投产,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暨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首批潍坊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据悉,基地首批项目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其中,潍坊片区120万千瓦,东营片区80万千瓦。
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是全省规划布局的五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依托潍坊、东营、滨州等地盐碱滩涂地资源,着力打造风光同场、储输并举、综合智慧、产业融合、生态友好的“五位一体”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基地总装机容量480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44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潍坊纳入基地装机规模1532万千瓦,其中,风电82万千瓦,光伏发电1450万千瓦。
2021年10月28日,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暨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首批总规模2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仪式在潍坊举行,拉开了山东风光资源规模化高质量开发序幕。潍坊承担了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任务,项目总投资60余亿元,分别由山东海化、华能集团、国家电投、山东鲁银、国阳新能源等企业投资建设,配套20%、时长2小时的电化学储能,通过22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外送至全省各地。投运后,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产值6.5余亿元,替代标煤52万吨。同时,与传统光伏电站不同,项目利用盐田、鱼塘、渣场等资源,因地制宜、量身打造“盐光互补”“渔光互补”“绿光一体”“光伏+综合”等复合型“光伏+”新模式,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亩产效益率,为推进“双碳”战略打造示范引领、提供“潍坊样板”。
“盐光互补”模式。“盐光互补”是指充分利用临时分流区卤库滩涂,在不改变原有卤库制盐、卤虫养殖等功能的基础上,架设太阳能光伏板,建成集发电、制盐、储能等于一体的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华能山盐15万千瓦、扬光新能源5万千瓦、国阳新能源25万千瓦、鲁银新能源15万千瓦“盐光互补”项目,在保证“土地性质不变、盐田收益不降、生态环境不改”前提下,形成“池上发电、水中制盐”的立体循环产业模式,将昔日“冬天白盐白苇白毛风,夏天鸟不嬉戏草不生”的盐碱地打造成“绿色能源+传统盐业”一体化经济运营体系,极大提升了土地利用率,构建起新发展理念下新能源开发与盐碱地综合利用新模式。
“渔光互补”模式。“渔光互补”是在用电负荷高、水产养殖集中,且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池塘水面及塘埂等区域,采用“水上发电、水下养殖”创新模式,开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实现“渔光”相互交融,多产业互补发展。国家电投寿光官台营子15万千瓦、寿光侯镇10万千瓦“渔光互补”项目,在设计方案、技术突破、智慧运维、设备选型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采用32度倾斜角设计光伏组件安装方式,发电同时实现虾池遮光,水温可下降1—2摄氏度,有效抑制夏季池水变质,防范鱼虾疾病,保障渔民养殖收益。创新组串逆变器及智能光伏技术,降低组件高湿、高温环境下性能衰减速度,防尘、防水提高至最高等级,发电量有效提高5%以上。融合智能光伏电站监控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先进智能诊断技术与生产管理结合,实现20分钟内完成百兆瓦电站快速扫描。应用高效单晶双面双玻光伏组件,背板采用透明玻璃吸收地面反射光,可提高5%—30%的发电量。
“绿光一体”模式。“绿光一体”是结合荒山荒地、废旧矿场、尾废场坝等生态环境整治,在太阳能资源禀赋优、用电负荷高及亟须开展综合治理的地区,采用“绿中发电,绿电融合”方式建设光伏电站项目,既把荒山废矿打造成绿水青山,又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光伏”有机结合。山东海化集团渣场5万千瓦“绿光一体”项目,聚焦生态环境治理需求,创新推出坝坡造绿、场顶种草、草上发电“绿光一体”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全力打造生态光伏示范区。同时,电站建设带动周边交通、仓储、物流、旅游、餐饮等各类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直接营业增收4738.8万元,年缴纳各类税费达2000余万元,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光伏+综合”模式。滨海能源风光储智慧能源示范一期30万千瓦项目,依托海化集团制卤区,采用“盐光互补”“渔光互补”等综合模式开发,配套建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蓄能系统、变电系统、科普教育、海水淡化、生态观光等设施产业。其中,规划建设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采用智能集中控制系统,通过统一的构架平台,实现信息集控并对升压站、光伏区的远方监视、操作控制、分析决策和运行生产管理,平衡优化多个能源品种。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发现故障后自主分析原因并将检测结果上传监控平台,实现自动检测。此外,项目首次引用集中式箱逆变一体机,具有技术性能先进、易维护、综合发电成本低等特点;光伏组件采用半片组件技术、多主栅组件技术、PERC双玻双面电池技术,发电效率可提升21%左右;光伏支架主要采用平单轴跟踪支架,发电效率可提升10%以上。
奋进新征程,实干开新局。在项目推动建设中,省、市能源主管部门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详细了解项目建设难题,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解决时限,协调联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电网接入等有关单位,优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流程、加快审批进度,及时打通土地、规划、电网接入等堵点,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各项目业主单位围绕施工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优化施工顺序,合理调配资源,力推项目加速施工。严把工程质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工艺流程、质量标准,通过现场抽检、监理监督、智能巡检等方式,确保项目建设质效双优。据了解,项目于2021年10月举行开工仪式;11月,海化渣场光伏电站项目首桩施工;2022年7月,海化渣场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并网,滨海能源、国家电投侯镇等5个项目陆续开工,在建容量达80万千瓦,并网容量5万千瓦;9月,国家电投官台营子、国家电投侯镇渔光互补项目第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标志着潍坊片区项目全部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在建容量达115万千瓦,并网容量5万千瓦;12月,国家电投侯镇、国惠鲁银等项目建成并网,在建容量42万千瓦,并网容量78万千瓦,建设任务超过60%;2023年2月,滨海能源、国家电投官台营子等项目建成并网,在建容量35万千瓦,并网容量85万千瓦;5月,华能山盐项目建成并网,基地首批潍坊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下一步,山东将坚持“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充分发挥风光一体开发出力稳定、经济高效等优势,开工滨州沾化、东营利津等新增大型风光基地项目,今年在运在建装机达到700万千瓦;到2025年,累计开工建设2000万千瓦左右,建成并网1000万千瓦以上,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力争装机达2500万千瓦以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