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来源:青岛财经网2023-11-23 11:10
日前,山东省政府批复14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胶东五市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因而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在这些城市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本次规划虽未涉及青岛,但从近日批复的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可以看到,对海洋提及50余处,要求青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协同创建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青岛海洋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全国领先,驻青“两院”院士共有38位,其中三分之二为涉海院士,达23人,占全国涉海院士总数的30%,涉海科学研究人员5430人,位居全国第一。
此外,青岛拥有40%的高端涉海机构、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海洋1家国家实验室、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10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海洋领域国家试点获批运行,特别是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基因库、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国字号”实验室、高校、科研平台、院所云集于此。经测算,2022年青岛海洋经济活动从业人员约103万人,其中海洋人才37.63万人。
青岛的海洋科研涵盖了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综合性的海洋科研体系。深海科研、海洋观测和监测等处于领先地位。青岛的海洋科研机构与国际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这些优势使得青岛在海洋科研领域具备较高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声誉,为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去年,青岛市完成海洋生产总值5014.4亿元,总量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第一位,同比增长7.5%,占全省、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0.8%和5.3%。
中央赋予了青岛“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使命任务,山东省委、省政府要求青岛在海洋强省建设中更好发挥“一核引领”作用,青岛市提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目标。在新使命、新定位下,青岛是胶东五市毫无疑问的火车头、领头雁,在强“核”的基础上,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全省昂起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
威海:北方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滨海旅游度假名城
威海定位为高品质生态宜居精致城市、北方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滨海旅游度假名城。
威海是中国海洋经济试验区,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渔业一直是威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远洋捕捞在提供就业机会、支持渔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截至2021年的数据显示,威海专业远洋渔船数量占山东省64%,全国12%,远洋渔船数量和捕捞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方阵。目前北方唯一、全国第二个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第一批全国文明渔港——沙窝岛中心渔港坐落于威海荣成。据报道,今年前三季度,荣成口岸累计进出境远洋渔船2171艘次,远洋自捕回运水产品20.8万吨,占到全省远洋自捕回运总量的九成。
威海同样是旅游度假宜居之地,在20年前就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被联合国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精致城市”是威海的发展定位,“山、水、海、城、湾、岛”景观风貌、海钓、海鲜、海草房传统民居,海洋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塑造了威海山城相拥、陆海相依、自然和人文相融的滨海城市景观,彰显了“大气山海,精致栖居”的特色风貌。
烟台:海洋经济大市与制造业强市、宜业宜居宜游的品质城市
向海而生、因港而兴是烟台的显著特色,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是烟台的核心优势。
作为海洋经济大市、工业大市,烟台与青岛有着较为相似的发展路径和特色领域,但也保有自身的发展特色,海工装备制造、海洋渔业装备等产业基础雄厚,拥有一流的海工产业、一流的海工产品、一流的海工研发队伍,形成了以中集来福士等为龙头的高端海工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企业群,初步形成了以深海油气、海上风电、高技术船舶为主体的产业体系,“烟台造”海工产品成功走向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烟台市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是山东省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在海工装备EPCI链条结构(设计、采购、建造、安装)中,烟台中集来福士具有EPC三个环节,青岛一些企业仍以C端建造环节为主,尚缺少价值链条高端的设计和采购环节。
依托制造业实力,烟台在“航天+海工”“海洋渔业+海工装备”、海洋清洁能源等领域继续发力,上天入海,攻坚克难。
在工业城市的外表下,不能否认烟台还是一个山海相融、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地理位置给了烟台宜业宜居宜游的天然优势,山、海、城、港连为一体,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名不虚传。
日照: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名城
“现代化国际港口名城、现代化国际海滨旅游度假名城、现代化海滨体育名城、现代化生态宜居名城。”是日照市政府对日照的发展定位。
这个定位与《规划》对日照“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名城”的定位高度一致。
日照素有“两港通四海,一桥系亚欧”之美誉。日照港是中国东海岸最大的煤炭出口港,也是重要的原油进口港。这使得日照在能源产业方面有着显著的特色。日照依托港口优势,培育形成以钢铁、汽车及零部件为骨干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是沿海先进钢铁产业基地,拥有山钢日照公司、日钢集团两大龙头钢铁企业。
除了传统的港口业务,日照还在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洋化工等新兴产业。
相比较其他城市,日照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但日照港口也是一个重要的渔港,渔业和海产品加工在当地经济中有着一定的地位,这与其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渔业传统有关。在《规划》里,只有日照与威海提及“保护海洋渔业区”,日照渔场也是日照四个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区之一,肩负确保粮食安全的重任。
在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方面,日照建设“港产城海”融合发展的滨海城镇带,塑造“阳光海岸、山海交融”的特色风貌,建设成为滨海旅游度假名城。
潍坊: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
在《规划》中,潍坊的定位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并没有涉及海洋。
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这部分内容里,潍坊也没有获得像威海、烟台、日照一样有关海洋的发展定位,只是提及北部滨海景观带——
“构建南部山水、中部乡野、北部滨海三条景观带和潍河、弥河两条景观廊道组成的景观风貌体系。”
或许因为潍坊在地理位置上虽然是一个沿海城市,但主城区并没有沿海发展,与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海滨城市有明显不同。2600多平方公里的盐碱地以及淤泥滩、历史上频繁发生的海潮海患,成为潍坊主城区向海洋发展的阻碍,削弱了海的存在感。
从数据上来看,潍坊有158公里的海岸线、13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与青烟威八九百公里的海岸线无法相比,海域面积也仅为青威烟的零头。
“临海而不见海,有海而难亲海”一直是潍坊的遗憾。
尽管相对于烟台、青岛、威海、日照等沿海城市来说,其海洋产业发展相对较新,还处于发展初期,但通过在海洋新能源、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领域的发展,潍坊有望在未来形成一些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潍坊在山东省经济排第4位,工业链条比较完整,区位优势明显,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也有助于潍坊的进一步发展。
胶东五市在海洋领域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共同构成了胶东地区丰富多彩的海洋发展格局。在坚持特色化定位,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解决好内部同质化竞争问题,统筹产业布局,胶东五市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各显神通,同时攥指成拳,合理致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