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来源:德州日报2024-01-31 18:40
齐河黄河大桥建成后成为连接德州与济南的重要通道。记者刘振兴摄
12月15日,在齐河县齐州大道济邯铁路至京台高速路段改扩建现场,工人正在修整路肩和路牙石。齐州大道改扩建项目全长4.7公里,连接齐河高铁站、经济开发区、黄河国际生态城,直通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将成为我市对接济南的交通要道。
2023年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作为省会经济圈重要城市之一,德州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年来,我市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济德同城化进程不断加快。
交通互联互通 两市来往更密切
今年3月开工建设的高青至武城高速商河至平原段项目,如今正有序推进。这条全长57公里的道路,起点位于济南市商河县张坊镇,途经临邑县、陵城区,终点位于平原县德原街道,项目建成后将填补青银高速和滨德高速之间的狭长空白,架起济德城市间又一条快速路,使两市联系更加紧密。
近两年,伴随济德一体化的持续深入,两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不断密切。
今年7月,途经禹城市、齐河县和济南长清区的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西环段项目全线通车,禹城境内高速公路出口从4个增至8个;途经临邑县、禹城市的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北环段加快建设,已完成总投资的近七成。此外,京台高速公路齐河至济南段改扩建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济南至宁津、庆云至章丘、齐河至临清、齐河至东阿等高速公路项目也已提上建设日程。
与此同时,公共交通的同城化,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便利。在德州市汽车总站,单程票价40元/人次的城际公交,今年10月份换新升级、全程高速,一票直达,平均45分钟一班,双向发车,38座大巴车舒适宽敞。当前,德州市及各县市区至济南公交线路已经累计开通11条。
路好走了,人气更旺了。今年以来,到齐河县海洋极地世界、欧乐堡梦幻世界等文旅项目游玩的游客已达500万人次,其中,济南的游客占到三成,来自省会经济圈的游客占到七成以上。节假日到欧乐堡玩一玩,到中国驿·中华美食小镇逛一逛,已成为省会经济圈不少市民的休闲选择。
产业合作增强 两地融合更深入
在禹城市创新创业园、临邑济南产业园、齐河县碳纤维产业创新基地及产业园,来自济南的产业转移企业日益增多。据统计,2020年至2022年,我市共引进省会经济圈项目306个,总投资891亿元。
“目前,已有10余家济南企业落户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毗邻济南的齐河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尚奎波介绍,园区充分发挥对接济南的“桥头堡”优势,发展生命科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借势借力迅速崛起。
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禹城市。该市持续加大与济南的产业合作力度,加快建设省会成果转化区。目前,当地的鲁樱食品已经与鲁粮集团展开深度合作,正加快推进年产10万吨高端食品馅料生产线项目建设。通过与济南二机床合作,数控机床数字化工厂项目也在禹城市加快推进。同时,当地还与济南市冶金科学研究所合作,建设宝元高端硬质合金新材料制品智能化生产项目。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济、德产业合作不断深入的同时,创新协作也日益增强。目前,两地合作共建各类创新平台40家,德州与山东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共建“一院一基地一园区”。
在齐河城南,济南大学中德工业设计创新园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个齐河与济南大学合作的产教融合项目,以济南大学师资力量及学科优势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科教融合为抓手,聚力工业设计,促进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项目建成后,将对齐河增强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能级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无独有偶,禹城市也在规划建设科创新区,园区内将搭建现代产业学院等“一院两园六中心”。同时,当地积极发挥德州高新区优势,对接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食品发酵研究院,实现功能糖产品升级换代。同时,对接省会科创资源,成立“济南大学禹城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大学禹城热电节能降碳技术联合实验室”等科研机构,高价值发明专利迅速增多,已达283项,居各县市区首位。
公共服务共享 市民生活更便捷
“过去办企业变更登记要回济南办理,没想到如今在德州就能办。”12月4日,来自济南市历下区的张海明在德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商事登记一窗受理服务窗口,拿到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从2020年8月起,德州与省会经济圈内各地携手创新跨区域商事登记服务模式,现已实现省会经济圈7市企业开办全域通办。
不仅如此,我市与省会经济圈内各市积极协作,联手打造高效便利的“普惠生活圈”。从住房公积金业务“无证明”通办到社保网站设置社保业务通办专区,从市场监管、药品采购、医疗急救到法治协作、行政执法、就业创业,乃至劳动仲裁、商事登记、人力资源等重点领域,我市均已同济南等经济圈内城市建立合作机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别逐步消除。
公共服务加强协作,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也在对接合作中加速共享。医疗方面,我市积极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与济南高端医院通过建立医联体或专科联盟等形式深入开展合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家医疗机构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等建立医疗联合体23个,广泛开展医疗服务合作、人员培养交流、技术交流合作、专业专科建设等协作活动。同时,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全面托管德州市人民医院以来,越来越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专家来我市坐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也持续派出医疗人员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修,提升医疗水平。
教育方面,今年年初我市与济南市签署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确定了建立定期交流、强化教研协作、学校结对帮扶、干部教师交流、优秀教师培养、优质资源共享等6项教育协作重点内容。依托协议,双方教育部门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教育协同发展专项计划等举措,广泛开展协作交流,逐步形成“共研共享、和而不同、百家争鸣”的教育发展状态,有效带动双方县域、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同时,我市加大与省会各学校、教育集团的合作,实施名校集团化发展战略。引进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在齐河建设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加快建设德州职教发展中心,开设现代汽车工程等多个实训平台,教育资源加速融通,我市教育水平明显增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