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来源:大众日报2024-01-04 15:26
建成山东省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珞石科技被确定为高精高速轻量机器人全国链主企业;推动1029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打造11家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园,预计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近年来,济宁市把数字经济作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力量,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改变未来产业形态的重要驱动力。抢下“先手棋”,济宁蓄势已久。当地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印发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造业数字赋能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形成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建的发展合力。今年以来,济宁新建2608个5G基站,累计建成1.5万个,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达到100%,城市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及以上端口数占比超八成,创成国家级千兆城市、国家级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最薄款可做到127mm,最高载重可达7吨,使用同步液压杠技术,举升过程中可以达到毫米级同步,具有运行平稳、稳定耐用、载重高等优势,入选山东省‘首台套’装备。”12月25日,汶上县山东西曼克技术有限公司,公司首席科学家、高级工程师林立峰正在对今年自主研发的S280T机器人进行出厂调试。新产品通过“立体云仓自动化系统”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识别技术与传统仓储技术深度融合,打造5G+智慧立体云仓应用场景,推动仓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产品一经推出便迅速抢占了市场,目前即将出库的30台机器人已经被客户抢购一空,后续还有50台机器人的订单正在加紧生产。
“数字经济对于我们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家亮介绍,瞄准数字产业化,济宁实施数字产业倍增行动,培强培优机器人和集成电路两条核心产业链,建成山东省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全省的五分之一。与此同时,立国芯、瑞芯、芯诺等一批集成电路项目相继落地投产。当前,济宁市已对集成电路和机器人两条核心产业链进行了论证分析,分别谋划延链、补链、强链项目31个、23个,为招商引资提供“靶向标”。
与此同时,济宁市聚焦软件产业“名园、名企、名品”培育工程,培育1家省级特色型软件名园、9个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和28个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不仅如此,当地还强化载体培育,促进数字经济集群式发展,打造11家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园。4个项目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梁山县专用车整车产业大脑入选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高新区建筑工程用机械产业大脑入选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入库培育名单。72个项目入选2023年度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入选数量居全省第1位。
有了数字科技赋能,济宁传统产业也在重塑格局、弯道超车。前不久,位于济宁市兖州区的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了国内装配式建筑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装配式建筑产业装上了一个全球化智慧大脑,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实现了从卖设备向卖“设备+服务”转型。平台目前已通过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工厂、智能售后维保服务、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等多个应用场景使用,连接700余家客户生产线、15000多台关键设备。对客户现场设备生产线做到了预防性维护,减少了异常停机次数,综合测算,客户的有效产能提升约20%,能耗降低约16%,质量合格率提升15%。
李家亮介绍,围绕产业数字化,济宁开展“智改数转”行动,成立鲁南企业数字化改造服务商联盟,签约落地数字化改造服务商20余家,逐县开展数字化改造免费诊断服务,“一企一策”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累计开展30余次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活动。
当前,济宁产业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13个项目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示范项目,37个项目获评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25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24家企业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培育市级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企业80家,推动企业工业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改造,累计完成5000余台高附加值工业设备上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