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来源:人民日报2019-04-24 09:19
4月23日《人民日报》以《整合资源,跑出人才发展加速度(深度关注)——看山东如何形成人才工作合力》为题,报道了山东人才工作的经验。全文如下:
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和部门的人才发展政策频出,但用人单位和人才知晓率不高;有的地方人才“帽子”越来越多,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让人应接不暇,人才工程交叉重复,区分不够清晰;还有的地方不同部门各自为政,服务资源未能有效协同,形成“信息孤岛”……人才工作“碎片化”倾向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存在。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如何提高人才政策的“含金量”,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热情?2018年以来,山东加大整合力度,发力破解人才工作资源分散、工作重复、多头推进等难题,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减少“帽子”,为人才工程“瘦身”
济南市历下区科院路,梧桐吐绿,花香四溢,一派春日气息。草木掩映中,几栋低矮灰白建筑并不起眼。然而,这里的名声大得很。全国首家“天然产物国家标准样品参比实验室”“山东省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汇聚着一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5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名中科院特聘专家。
39岁的陈庆锋去年刚评上“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按照老政策,青年专家要求参评者年龄在40岁以下,每两年才评选一次,共70人,去年要是评不上就没机会了,压力很大。”陈庆锋说。
幸好,他赶上了省里优化人才工程的政策及时雨。“我们在整合、减少各类人才工程数量的同时,优化人才成长路径,注重增加青年人才的评选比重,形成‘金字塔’结构。就比如,‘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现在一年一评,一次评200人左右,激发了青年学者的干劲和闯劲。”山东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2018年,山东着眼解决人才工程体系不够清晰、个别人才多头申报等问题出台办法,规定同一行业领域同一层次一般只设置一项人才工程;同一省直部门牵头实施的同一层次人才工程一般不超过两项;同一市组织实施的综合型人才工程一般不超过两项,从而将全省人才工程从上到下划分为3个层次,形成合理梯次结构。此外,山东还规范申报工作,要求同一时间同一人选只能申报入选一项人才工程,管理期内上一层次人才工程人选,不得申报下一层次人才工程,避免多头申报、无序申报等问题。
“帽子”少了,层次清晰了,人才的烦恼也少了,大家纷纷点赞。崔波是齐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前些年,他没少跑项目、申报各类人才工程。“之前项目多、‘帽子’多,一有新项目,我们就得第一时间报,自己不主动报,单位也会催着报,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崔波说,“现在好多了,同类项目不用重复报了,可以腾出更多精力专心做研究。”
在给人才工程“做减法”“瘦身”的同时,山东还在人才政策整合上狠下功夫。针对现有人才政策“碎片化”,政策散落在各个文件里,“找起来费事、用起来麻烦”等问题,2018年以来,山东对省级层面90个人才工作文件进行梳理,抽出133条政策“干货”集中发布,并附上来源文件的二维码、责任处室和电话,方便人才查询使用。
在省委组织部,记者发现,往年编印的《人才支持政策汇编》《企业人才支持政策汇编》等“大部头”已被整合为一本小册子,页码也从之前的600多页减少到60页。翻开手册,只见“人才工程政策”“人才管理政策”等内容简单明了、一看即懂。
整合资金,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走进位于济南高新区的美核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展览室,一个个或黑或白的金属“小盒子”看上去普普通通,却见证着我国在核电专用仪表领域的一项项技术突破。据统计,公司研发的核电仪控板卡等国产化替代产品为我国节约数亿元资金。
2018年下半年,这家在外人眼里“不差钱”的企业却一度面临资金缺口。在进行某项目研发时,公司急需3000万元资金支持。怎么办?公司创始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李苏向高新区管委会求援,管委会“特事特办”,资金很快配备到位,研发得以顺利推进。
“创业之初,我们只有1000多万元启动资金,但我是‘泰山学者’,济南市按要求为我提供配套支持,前后一共获得540万元经费支持,这笔钱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不然哪有公司的今天!”李苏感慨。
李苏的经历,是山东整合优化人才建设资金,将“好钢用在刀刃上”的一个缩影。如何提高人才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山东将省直有关部门所有涉及人才评选、人才管理服务等资金项目进行整合归并,设立新的“人才建设资金”专项,实现资金集约、高效使用。
“以前资金多头设置,甚至有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打‘小算盘’,现在集中到一起使用后,就能更好地向人才和科研项目上倾斜。”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集中力量,好办大事。针对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和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项目,省财政加大支持力度,2018年累计投入1.3亿元,单个项目最高可享受配套资金200万元。
伍金奎是曲阜市东宏管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专家,2018年,他主导的某研发项目获得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成功研发,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耐磨管道领域的影响力,实现了企业规模扩张、产业结构升级。”公司副总经理鞠恒山说。
资金充裕了,会不会有人打“歪主意”、重复申报?省人才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开通,提前化解了这一隐患。这一平台由省委组织部委托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进行管理,实现了人才工程申报“一键解决”。“我们通过在线查重等手段,杜绝了以前多头申报、重复支持的情况;同时,建立了人才失信‘黑名单’制度,把严重失信行为人挡在门外。”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李艳介绍,2018年,“泰山学者”系列人才中17人被取消称号,追回人才资金1782万元,确保了资金用在对的人才和项目上。
提升质量,当好人才服务专员
眼下,齐鲁大地正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山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提出,“要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培养本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使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活。”
怎样才能当好各级人才的服务专员?山东将此前分散的人才服务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明确一套服务项目、建设一支人才专员队伍、开通一条服务专线、打造一个服务平台,形成服务人才的“四个一”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不久前,济南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宋志伟就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推进一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医学应用价值的项目落地,济南高新区人才办牵头,联合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成立了项目对接团队,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审批套餐”和审批协同办理清单,不到3小时就完成了企业工商登记备案等手续。“这样的办理速度我还是第一次体验到,又快捷又方便。”宋志伟说。
“横到边,竖到底”,山东推行人才网格化、全方位服务。当前,全省人才服务专员多达5225人,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服务。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井焜是济南市“5150”计划人才,高新区人才办为他配备了服务专员。“无论是人才还是产业政策,有不懂的,拿起电话就能问,非常方便。”井焜说。
采访中,好几位专家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惠才卡”。翻开绿色封皮、普通护照大小的“小本本”,里面除了印有人才个人信息,还有人才可享受的29项服务事项。“现在,我出门随时带着‘惠才卡’,紧急时还可走绿色通道。”陈庆锋说。4月10日,陈庆锋计划从济南前往潍坊,商讨围滩河污染治理。然而,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打乱了他的行程,“路上很堵,我进站时离火车发车只有几分钟,情急之下,我掏出了‘惠才卡’,最终顺利乘车。”
党委政府用心,专家人才省心。“现在,我享受着最便利的服务,拥有最好的平台和氛围,唯一要做的就是潜心做研究,在工业软件研发上取得新的突破,早日实现自主可控。”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梅敬成说。
山东是人口大省,如何用好资源,让人口大省变成人才大省?“我们要以此次资源整合为契机,打造‘保姆式’‘零跑腿’服务,努力营造最优人才环境,依靠事业、感情、待遇、服务来拴心留人。接下来,我们要打好落实‘组合拳’,搭建更多发展平台,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省。”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