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来源:2018-08-23 21:10
近日,在位于威海高新区双岛湾科技创新园的国家区域创新中心项目工地上,记者了解到,目前基坑止水帷幕施工完成70%,8万平方米的地下车库土石方工程施工完成50%,下一步桩基准备进场施工。
去年9月,威海市出台《关于建设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的意见》,正式提出打造国家区域创新中心:整合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各类创新资源,形成“一中心三平台”的创新研发格局,并拓展形成“1+3+N”创新模式,打造立足山东半岛、以“两化”融合为特色的国家区域创新中心。
放眼整个项目工地,未来这里将是“一中心”所在地——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的国家区域创新中心。“一中心”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创新型科研经济实体,是国家区域创新中心的“心脏”。
“我们已编制完成了《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公司组建方案》,并成立区域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投融资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等业务。”该项目负责人说,公司由威海市政府、高新区管委、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哈工大创新创业园、国家制造业(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五方出资组建,后期还将吸纳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入,实行董事会管理。
当前,威海市正处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高新区作为国家区域创新中心的核心区域,一中心、三平台建设均已取得可喜进展。
三大平台之一的国家制造业(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聚焦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采用“实体公司+外围联盟”的模式组建。去年3月,由威高集团牵头,与国内8家公司发起成立山东高创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创新中心的实体公司。同时,与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组建联盟。
目前,已有多家排名前十的医疗器械企业准备加入到高创公司,并有80多家高校、院所、企业加入创新联盟。现在已经投入300万元开展6个项目的研发,后续将迁入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并引进高端人才组建创新团队。
从国家制造业(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向东再向南,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也在加速建设中。这一平台将成为除北京以外工信部在我国北方的唯一分支机构,建设成为国家电子信息领域行业发展的顶层规划制定平台和基础综合支撑平台。
据介绍,依托工信部在威海的这一中心,高新区已成功引进天津海之星海洋高端装备、青岛云世纪无人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海洋电子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同时,协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相关人员指导威高集团、迪尚集团开展工业互联网国家级平台建设。此外,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威海市政府、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四方共建的工业互联网山东(威海)创新中心也在筹备中。
一期工程2.3万平方米的主体工程已经封顶;搭建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主体框架,建设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天鑫现代服务技术研究院、中欧膜技术研究院、船舶技术研究院4个专业研究院;培育7家科技企业,在孵9个项目……眼下,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边建设边运营。
“我们计划3至5年内转化成果50个、吸纳人才1000人、培育上市企业5个,目标是建成‘威海的硅谷’。”哈工大创新创业园负责人表示,预计年底完成园区大楼内部装修,科研、办公设备安装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穿行在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各个在建项目工地,创新与科技一同迸发着热情,这是威海市以科技引领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好诠释。
按照规划,今年将完成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实体公司组建完成并开始运营,三大平台正式开展相关业务工作;到2020年,计划入驻创新机构10家以上,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以上,申请发明专利500个以上,产业化项目、孵化企业100个以上;到2025年,中心将进一步拓展形成“1+3+N”格局,发展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研发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才集聚高地,建成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能力较强、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领支撑作用的国家区域创新中心。
“建设国家区域创新中心,是抢占发展新优势、关系威海在新一轮竞争中位次的重大决策部署,高新区正举全区之力推进各项工作。”高新区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