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来源:大众日报·海报新闻2019-05-31 09:54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 彭辉
威高依靠自主研发的医疗用品造福无数患者——
殷敬华:18年做好研发这件事
在医院,每天都有大量患者需要输液。使用传统的一次性输液器,每次输液都要穿刺血管;使用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血管后,套管可以在体内留置数天,无需反复穿刺血管,一举解决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的难题。
如今,国内使用的每5根静脉留置针中,就有一根产自威海的威高集团。打破国外垄断、实现静脉留置针国产化的领头人,就是威高集团总工程师殷敬华。
用自己所学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
今年73岁的殷敬华,早在2001年就开始担任威高集团总工程师。
到威高后,殷敬华首先把目光投向企业的传统主导产品——一次性医用输注器械。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上使用的一次性医用输注器械的主要材料是增塑后的聚氯乙烯(PVC)。然而,PVC材料在安全上存在隐患,对一些醇溶性、脂溶性药物,尤其是抗肿瘤药物有较强的吸附性,会造成处方用药不准、疗效降低、增加治疗费用;此外,PVC输液器制造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会随药液进入人体,给患者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或增添新的致病隐患。
国内外医疗界对用增塑后PVC生产的一次性医用输注器械存在的问题都非常重视,并进行广泛研究,但由于很难找到合适材料来取代PVC,因此迟迟没有太大突破。殷敬华和他的团队全身心投入到新产品研发中,这一干就是9年。最终,他们用化学和生物改性聚烯烃材料来取代增塑后的PVC材料,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实现一次性医用输注器械生产史上重大突破。由殷敬华主导的“聚烯烃材料的化学与生物改性及其大规模应用”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才匮乏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一道坎。一个课题,如果找到合适的专家,一两句话就能确定研发思路;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人,问题就会摆在那里,永远得不到解决。”殷敬华说,“我很庆幸从科研院所来到企业,让自己的平生所学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为解决医疗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解决了一次性医用输注器械生产材料的问题,殷敬华聚焦的第二个问题是医用耗材消毒灭菌。一段时间以来,大多数输注与介入类医用耗材普遍采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这种方式易出现灭菌死角使患者感染,残留的环氧乙烷还会危害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
为改变这一现状,殷敬华团队尝试采用辐照方法对医用耗材进行消毒灭菌的新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2013年,威高集团的输注与介入类医用耗材制备新技术及其大规模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解决了生产环节的安全问题,殷敬华马不停蹄开始了新的研发征程。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是目前医院广泛使用的一种医疗器械。留在血管内的套管由一种新型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接近人体温度时软化,随着血管弯曲,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之前这种材料和套管只能依靠进口。2017年,在殷敬华主持下,威高集团成功攻克这一难题,项目研发的新材料和产品不但具有国外同类产品的所有性能,而且还增加了抗菌、抗感染功能,留置时间由2—3天提高到7—10天,价格不到进口产品的一半,每年可为国内患者减轻几十亿元的负担。
“让科研力量用到刀刃上”
“我不会抽烟喝酒,不会打牌打麻将,就是想利用自己的专长,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是殷敬华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2010年4月,省科技厅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威海市政府、威高集团四方签署了中国科学院——威高集团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旨在面向高端医疗器械以及威高集团战略规划和主营业务发展的技术需求,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产品试制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殷敬华作为这一计划的总牵头人,从此更忙了。
威高每年都会在行业内征集技术合作需求,然后向科研机构抛出“绣球”。接下“绣球”的科研机构,要根据自己科研能力拿出一份可行性报告和实施计划。项目通过评审后,“威高计划”将予以资金扶持,直到项目实现产业化。“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有时存在与市场脱节的情况,我们这种企业命题、科研院所答题的合作形式,可以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实际的难题,让科研力量用到刀刃上。”殷敬华说。
陈家悦是殷敬华的博士生,如今跟随导师来到威高工作,她动情地说:“年轻人不免心浮气躁,总想快点达到自己事业和生活的目标。老师淡泊名利,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每当看到殷老师,我的这种浮躁心态就不由自主地消失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