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来源:青岛新闻网2019-06-14 10:50
青岛新闻网6月14日讯(记者 崔文静)今天上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市发改委通报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开展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2018年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排名全省第二,“双招双引”排名全省第一。
新旧能动能转换全省第二 “一年全面起势”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2018年,我市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增长7.4%,高于全国、全省0.8和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增长6.9%,高于全国、全省0.5和1.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7%,比例调整为3.2:40.4:56.4。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涌现,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5.6%,占GDP比重达26.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2%,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7.1%,居全省首位。
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建立市级新旧动能项目库,储备项目970个,总投资1.6万亿元,其中43个项目入选省首批优选项目,列全省第一。近日,省动能办公布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二批500个优选项目名单,我市华录山东总部基地项目、西海岸国际体育文化中心项目等46个项目入库,总投资1349亿元,平均单体投资29亿元,项目数量位列全省前茅。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18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8.9万户,同比增长15%,新登记企业10.4万户,增长27.8%,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34万户,占全省1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112家,居副省级城市第7位,占全省35%。去年以来,新增上市公司8家,上市公司总数48家。全省4家独角兽企业均出自青岛。(杰华生物、日日顺、聚好看和伟东云教育)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开展“千企招商大走访”,走访企业1万余家,签约项目797个。儒商大会、全国工商联峰会现场签约项目17个,总合同额1200亿元。全年引进过百亿元项目13个,在全省双招双引考核中位居第一。2018年实际利用外资(FDI)58亿美元,增长10%,占全省43%;新引进各类人才21.9万人,人才总量达到193万人。今年,我们又先后举办了央企青岛行、全国工商联科技装备业商会助力青岛行、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等重大活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快双招双引步伐。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和权力事项分别精简62.6%和55.3%,“一次办好”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3540”审批时限改革,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实现“53证合一”,企业办证时限缩短40%。新旧动能转换120项重点任务74项稳步推进,28项实现落地(成功获批144小时过境免签、汽车平行进口试点、集装箱国际中转集拼业务,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设立)。
海尔获评全国唯一智能制造“灯塔工厂“,突出“活、育、聚、拓、优、闯、实”
突出一个“活”字,推动产业蓬勃发展。围绕省“十强”产业,构建我市“956”产业体系。优势特色产业迸发活力。发起海洋攻势,加快发展海洋船舶工业、海洋设备制造等4大重点产业集群。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成功研制并下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海尔COSMOPlat、海信智能家居成为国家级示范平台,海尔获评全国唯一智能制造“灯塔工厂”。智能家居、轨道交通等8大产业集群入选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新兴未来产业积蓄活力。打造“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引进微软人工智能等高端研发机构11家,占全国同类研发机构的70%以上。杰华生物研制新药“乐复能”成为全省14年来首个获批的国家I类新药,引进25亿元的修正药业海洋科技谷项目,正大制药建设投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东方影都打造世界级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在此拍摄的《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等影片,引发市场强烈反响。传统支柱产业激发活力。酷特智能“C2M大规模定制平台”和红妮制衣“互联网个性化定制”项目入选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海湾化学实施搬迁改造升级,聚氯乙烯产能居全国前列。双星轮胎打造行业首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成功控股韩国锦湖轮胎。
突出一个“育”字,加快市场主体崛起壮大。发起壮大民营经济攻势,加快中小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培育。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莱西北汽新能源青岛基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明月海藻集团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企业,主导产品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超过40%、30%。培育助力中小微企业。出台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政策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意见22条,实施动产抵押登记、股权质押等,为企业减负147亿元。梯次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大力培育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去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59家。特锐德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箱式电力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形成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生态云平台,占国内铁路市场份额的70%以上。
突出一个“聚”字,全方位汇聚高端要素。发起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加快集聚各类高端要素。聚平台,青岛蓝谷打造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聚集22个“国字号”研究机构。总投资36亿元的超算中心落户,国家深海基地成为深海产业孵化桥头堡,海燕号滑翔机创造下潜深度世界纪录,大洋钻探船大科学装置获国家立项。深远海科考船队实现24条大型科考船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船时(潜次)共享。聚技术,青岛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组建,“上合组织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方案上报国家科技部。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动车组项目、快速货运动车组项目和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填补国内空白。聚人才,国际院士港累计签约引进袁隆平、诺奖得主丹尼?舍特曼等海内外院士108人。吴立新院士领衔完成的“大洋能量传递过程、机制及其气候效应”课题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聚资本,出台国内最具政策竞争力的创投风投10条,举办2019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青岛财富产品交易中心投入运营,去年以来,新引进渤海银行青岛分行、浙商银行青岛分行、东海航运保险青岛分公司等金融机构19家,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65家。
突出一个“拓”字,不断拓展开放格局。发起“双招双引”攻势和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深化国际化城市战略,青岛推进企业、市场、产业、园区、城市“五个国际化”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出口额50亿美元,居全国城市第一位。打造面向全球的“朋友圈”,赴日、韩、德、美等国及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开展招商推介,与世界500强签约设立项目39个。青岛港加快海外业务合作,与马来西亚巴生港等11个港口成立了东亚港口联盟,港口新增集装箱航线13条,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4亿吨、1931.5万标箱。开辟海外投资新天地。青岛累计在99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1595个,投资额330亿美元,海尔鲁巴工业园、海信南非工业园等5个境外合作区纳入商务部重点境外合作区项目库。青建集团在31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以“青建+”模式,服务企业1500余家,实现中资企业“抱团出海”。
突出一个“优”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起高效青岛、平安青岛和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等,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建设“一窗式”综合受理平台,将原有的839个窗口压缩至228个,压缩率达到65%。建成“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在全国率先将本市地方立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清零。口岸环境不断优化,通关作业效率提高30%,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压缩45%,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成本降低14%。深入推进重点改革试点,中德生态园、青岛蓝谷等重点功能区试行职员制改革,实行档案封存、按需设岗、工资及人员进出动态灵活调整的模式,探索适应功能区和新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管理体制。“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平度探索”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农民创新创业新模式”“农村金融保险产品创新”两项改革经验案例获国家发改委全国推广。不断优化交通基础设施,胶东国际机场主体竣工,即将转场运营,济青铁路、青连铁路、董家口疏港铁路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在建155公里,地铁11号线、13号线开通。完成海绵城市建设131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52.5公里。
突出一个“闯”字,开展重点领域探索。围绕国家批复方案确定的试验方向及赋予青岛使命,我们重点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经验模式探索。一是探索企业平台化发展模式。立足海尔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平台化发展模式,广泛复制推广到家电、汽车、建陶、机械等15个行业,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二是探索创新创业新模式。围绕山东大学、海尔集团、高新区“校、企、地”三类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立融通创新机制,形成“1+1+1>3”聚变效应,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三是探索地方国际经贸合作新模式。依托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立“物流先导、贸易拓展、产能合作、跨境发展、双园互动”运作模式,228家贸易企业集聚示范区,实现进出口10.8亿美元,同比增长32%。四是探索产城融合绿色发展模式。中德生态园引进推广被动房技术,实施装配式建筑,引进德国马克霍夫曼环保科技等项目,推动产业绿色发展。五是探索落实国家战略新举措,发挥政策叠加效应。西海岸新区加快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军民融合“三融”发展模式(平台融合、领域融合、区域融合)、“三海”融合机制(海军远海支援保障、海防应急应战动员、海洋信息数据共享),实现港口共享、远海协同,形成船舶海工、航空航天等特色产业集群,助力海洋经济走向深蓝。
突出一个“实”字,推动基础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建立市领导任组长的“1+13”经济运行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运行等工作。形成规划政策体系。印发新旧动能实施规划和意见,出台财政支持75条、高质量发展55条、科技政策63条、人才政策39条等配套政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召开新旧动能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全面解读实施规划。优选推介100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开展银企对接。设立61支动能转换基金,总规模337亿元,投向200余家企业。开设媒体专栏、节目等20余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刊发稿件200余条,省市两级媒体刊发稿件1300余条。
实现2号线一期全线贯通,2019这样做
产业集聚提升行动。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发起海洋攻势,推进“蓝色药库”、可燃冰、超算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高速磁悬浮试验中心,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倍增计划。蓄力发展新兴产业。围绕“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5G通信及应用、北斗导航基地建设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动商贸服务融合跨界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种都项目,推进金能科技、海湾化工等高端化工项目建设。
区域发展提速行动。西海岸新区在海洋经济、军民融合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国家智能化工业园区,争取综合保税区尽早验收。青岛蓝谷发挥22个“国字号”平台作用,加快大洋钻探船北部基地、华录山东总部基地建设,争创海洋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青岛高新区加快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持续完善提升“校、企、地”融通创新机制,发挥“1+1+1>3”的聚变效应。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突出“海陆空铁”多式联运模式创新,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推动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尽早获批。争取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尽快获国务院批准实施,加快推进98个境内外合作项目和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建设,聚焦突破平度、莱西攻势,推动平度打造国内一流智能家电制造基地、莱西打造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基地。
创新创业提效行动。聚焦重大创新平台,推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入列,加快建设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家重大平台。推进国家级孵化器等双创平台建设,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400家。聚焦科研成果转化,加快建设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完善技术市场交易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年度技术合同交易额170亿元。聚焦校地协同创新,推进中国海洋大学食品与营养国际研究中心、青岛大学芯片设计制造、哈工大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
双招双引提质行动。实施产业链招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金融、物流、文化旅游、商贸“4+4”产业和16条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深挖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资源,力争引进过百亿项目6—8个,新增各类企业总部10家。加强国际化交流,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新动能国际合作展览洽谈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活力山东?创意青岛”国际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打造双招双引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实施精准化引才,实施“人才+产业+资本”招才引智模式,推动青岛国际人才创新中心建设运营,办好“海外院士青岛行”“蓝洽会”等活动。
营商环境提优行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争取获批国家第四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加快国企上市步伐,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深化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证照分离”,优化审批服务流程,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天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至87天以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胶东国际机场建成投入使用,完成新机场高速一期和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加快潍莱高铁建设。开工建设地铁6号线,实现2号线一期全线贯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