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rowsing

选择山东> 十强产业(新)> 高端装备> 图说产业

青岛明确“制造业优先”,列出重点产业名单

2022-04-11 10:16

优先发展制造业。

4月8日,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幕,青岛下一个五年的目标定位和行动路线得到明确,其中把“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作为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之首。

党代会报告提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列出了七大优势产业+十大新兴产业+七大未来产业的制造业体系和目标:

1.png

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七大优势产业,培育一批世界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优势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

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精密仪器仪表、通用航空、氢能与储能十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五百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超前布局基因技术、未来网络、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海洋物联网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具体到各区市未来五年的产业体系构建和目标如下:

青记此前在多篇文章中曾提到,青岛在制造业产业体系的布局和发展上应该向苏州、宁波、无锡等制造业强市学习。

现在来看,青岛的确也在不断吸取一些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

比如宁波党代会提出“六个之都”,青岛提出“六个青岛”,都把产业放到了第一位,都强调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都强调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但与此同时,青岛还需要更加重视自己在全国范围内都独特的优势,比如国际开放优势,尤其是上合示范区;比如科教文卫优势,尤其是海洋科研的压倒性优势;比如消费优势,2021年青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一。

还有一项数据,青岛2021年三产增速为9.2%,增速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武汉,位列第二。

所以说,青岛优先发展制造业,千万不能忽略了服务业的重要支撑。

恰恰相反,制造业越往产业链上游延伸,越往技术创新含量高的环节升级,越需要现代金融、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高端服务业的支撑,同时反过来也促进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会展等服务业向高端延伸。

也因此,青岛党代会报告中在六个青岛之首的“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中特别强调,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

未来五年,在“优先发展制造业”的总基调下,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能简单停留在理念层面,也需要更加重视服务业迈向高端。

就在4月8日,国家发改委官方微信发布了《城阳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指出城阳在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统筹协调下,发挥试点示范作用,加快推进两业融合发展。

1、总投资超千亿,青岛“芯屏”产业等177个大项目集中开工

4月6日上午,青岛市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西海岸新区举行。参与此次集中开工的177个项目中,包含121个产业类项目、36个基础设施项目、20个社会民生类项目,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行业,总投资10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8亿元。据悉,今年以来,青岛共谋划357个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431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90亿元。

其中,西海岸新区8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涵盖了新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高端化工及新材料等9条重点产业链总,投资463亿元。

本次开工项目中有4个项目位于青岛开发区高端光电产业基地,总投资110亿元,分别为福建万达光电智造生产基地项目、MiniLED背板项目、3D车载盖板项目、兴泰高端智能光电生产基地项目。

2、城阳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获国家发改委官方微信推荐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官方微信发布了《城阳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指出城阳在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统筹协调下,发挥试点示范作用,加快推进两业融合发展。

20.jpeg

《城阳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是全国首个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区“十四五”“两业”融合规划,是青岛市城阳区贯彻落实国家重要经济发展战略,推进“两业”融合试点区工作的重要举措。此前,2020年8月,城阳区获批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

《规划》提出,要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增强城阳区产业综合竞争实力,优化融合基础、提升融合层次、扩大融合效益,引领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国家级两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区域样板。

3、中国海洋大学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组建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双方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在共享科技人才资源、共建科学试验平台、共同引进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研究生、共享科技研发成果、共同探索管理创新机制等领域深度合作,加快推进海洋气象科技创新,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由中国气象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建,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气象局和青岛市气象局联合开办,是国家级海洋气象科技创新平台。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立足国际水准、国家站位的总体定位,面向建设海洋强国需求,面向世界海洋气象科技前沿,面向海洋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开展海洋气象科学研究、观测试验、监测预报和海洋气象服务核心技术攻关,为国家海上防灾减灾、经济活动、远洋气象服务提供科技支撑。

4、青岛每年拿出5500万扶持规上工业企业设置研发机构

日前,市科技局印发《青岛市规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奖补实施方案》,青岛市将每年拿出最多5500万元扶持相关企业建设研发机构。

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角,2021年8月,青岛市出台相关政策,提出力争三年内,对尚未建有政府认定研发中心的规上工业企业,引导推动企业自建或共建各类研发中心。2021年10月,我市完成首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中心备案,共有1009家企业进入名单。

本次出台的实施方案,核心是明确了申请奖励企业的分类、数量和金额。

对申请市技术创新中心奖补的企业,根据市技术创新中心运营绩效,每年遴选不超过100家,每家给予最高3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申请“云上研发中心”奖补的企业,根据“云上研发中心”运营绩效,每年遴选不超过500家,每家给予最高5万元一次性奖补。

5、西海岸新区专精特新”企业获千万元以上授信

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信贷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政策发布仪式,新区“专精特新”企业专属信贷正式落地。“专精特新”企业专属信贷首期与青岛农商银行合作,8家与青岛农商银行达成授信合作意向的企业现场签约,分别获得1000万元至4900万元不等的“专精特新”专属授信。

据悉,“专精特新”企业专属信贷首期将与青岛农商银行合作,由青岛农商银行对新区“专精特新”企业整体安排授信,一期安排50亿元,并在利率、审批等方面提供优惠。政府有关部门在企业信息、风险补偿等方面予以适当支持,协助企业增信,合力为“专精特新”企业谋福利。

6、崂山推出12条惠企举措,投入10亿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4月7日上午,崂山区组织召开同心抗疫惠企服务举措新闻发布会,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政策的基础上,创新推出12条“硬核”惠企服务举措,拿出近10亿元财政资金,以“真金白银”帮扶企业渡过难关。

崂山区本次发布的惠企服务举措主要包括全力降低疫情影响、减轻各类企业负担、优化提升政府服务三大方面,共涉及12条支持内容,涵盖了崂山区内800余家“四上”企业,110余座楼宇、200余个居民小区物业公司,80家民宿,100余个在建重点工程项目,300余家外贸进口企业,300余家承租权属为区属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房屋的崂山区制造业小微企业、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7、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市南区、即墨区上榜2022年全国创新百强区

4月6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2年全国创新百强区榜单,青岛4个城区上榜,分别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市南区、即墨区。西海岸新区排名最高,位居第15位,城阳区、市南区、即墨区分别位于第73位、74位和100位。

赛迪创新百强区(2022)构建了“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R&D投入强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16个二级指标的城区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区科技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改革创新等重点领域创新水平进行了全面分析。基于统计数据及赛迪产业大脑,对全国(除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906个地级市市辖区创新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形成了2022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

据了解,本次山东省共有5个城区上榜,除了青岛4个城区,济南市历下区也榜上有名,位列第38位。

8、2021山东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发展报告出炉,青岛三项关键指标全省第1

日前,山东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山东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发展报告(2021)》,报告显示,青岛市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管理基金数量以及管理规模均居全省第一,且三项数据在全省占比均超过40%。

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管理基金数量以及管理基金规模是衡量城市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行业发展的关键指标。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山东省在中基协备案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共计520家,青岛市以233家居第1位,占比44.81%。山东省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数量共计1281只,青岛市以624只居第1位,占比48.71%。山东省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为2793.93亿元,青岛市以1296.02亿元居于第1位,占比46.39%。

9、上合示范区与山东高速签约,共建上合示范区首家融资租赁公司

4月2日,上合示范区与山东高速齐鲁号欧亚班列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高速)在线举行签约仪式。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山东高速签订合作协议,山东高速、青岛金胶州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青岛上合基石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上合示范区迎来首家融资租赁公司。

该融资租赁公司设立,将以金融赋能上合示范区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上合示范区海陆空铁优势。同时,该融资租赁公司也是推动上合示范区市场主体与上合组织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将进一步集聚金融资源,有效推动产业链和资金链整合。

根据协议,签约各方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战略合作,共同推动融资租赁公司、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等落地上合示范区,助力示范区进一步集聚金融资源,服务上合示范区实体经济发展,构建更加高效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资金链体系。

10、关键设备连拿欧洲订单,青岛中车实现欧洲高端铁路市场全覆盖

近日,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所”)旗下子公司连续获得法国ALSTOM公司多个空气弹簧采购订单,涉及西班牙国铁HighCapacity电动通勤列车、德国萨克森州地方交通管理局LNVG和比利时国铁M7电动列车等项目产品,在欧洲高端铁路市场实现“开门红”。

法国国铁(SNCF)、德国国铁(DB)和比利时国铁(SNCB)是欧洲三大高端铁路市场。此前,中车四方所空气弹簧产品已经进入德、法市场,此次获得订单的M7电动列车项目是该产品首次进入比利时国铁(SNCB)市场,这意味着中车四方所空气弹簧产品实现在欧洲三大高端铁路市场的全覆盖,海外市场影响力获得进一步提升。

中车四方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利时国铁对于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此次能够成功获得项目订单,充分展现了“青岛造”产品的高端制造水平和企业的技术实力。中车四方所为该项目开发的空气弹簧产品采用了新型结构设计,通过大量设计优化、仿真计算、工艺创新和样机验证,显著提升了成品抗疲劳性能,充分满足用户技术要求。

11、再扩产10GW,高测股份又一光伏大硅片项目正式签约

4月8日,高测股份发布公告,公告表示,公司日前与江苏省建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议,拟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建设建湖(二期)10GW光伏大硅片项目,加上之前公司在建湖建设的建湖(一期)10GW光伏大硅片项目,公司在建湖投建的光伏大硅片切片产能达到20GW。

公告显示,建湖(二期)10GW光伏大硅片项目由公司全资子公司盐城高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7亿元,预计于2023年和2024年分两阶段投产,每一阶段拟分别建设5GW大硅片切片产能。

12、中加特与北方稀土成立合资公司,加快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布局

近日,北方稀土发布公告,公司拟以1,470万元与青岛中加特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公司持有新公司49%的股权,青岛中加特持有新公司51%的股权。

公告指出,北方稀土与中加特合作,是为了促进公司稀土镨钕产品向终端高附加值应用领域转化,加快公司在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布局,延伸公司磁性材料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公司稀土永磁体市场竞争力。

据悉,北方稀土始建于1961年,1997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中华稀土第一股”,也是中国六大稀土集团的龙头骨干企业。中加特是国内首家设计和制造变频调速一体机的厂商,主营业务是为工业领域提供智能化电动机的解决方案。双方此番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永磁高效电机领域的竞争力。

13、赛轮轮胎、华仁药业、海联金汇、中创物流、汇金通发布2021年报

4月1日晚间,赛轮轮胎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80亿,同比增长16.8%,增幅创3年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13.1亿,同比下降12%;每股收益为0.45元。

3月30日晚间,华仁药业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整体业绩大幅提升,实现营业收入15.61亿元,较2020年同期营业收入增长18.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81%。

3月31日,海联金汇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2.50亿元,同比增长14.64%,不考虑商誉减值因素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46.53%。计提商誉后,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亿元,同比增长30.23%,基本每股收益为0.23元。

3月29日晚间,中创物流发布2021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中创物流实现营业收入124.14亿元,同比增长140.86%;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17.9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29.85%。

3月24日晚间,输电铁塔行业领军企业汇金通披露了2021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4.98亿元,同比增长28.98%;同时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利润受到侵蚀,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24.33万元,同比下滑37.49%。


Recommend

Home

Services

Cooperation Cases

Events

Latest Investment News

Major Meetings

Major Events

Industrial News

Talent Recruitment

Talent policy

Why Shandong

Favor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mproved Infrastructure

Open Investment Environment

Huge Consumer Market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Sound Industrial System

Booming Marine Economy

Inexhaustible Innovation Vigor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al Agencies

International Living Environment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ndustrial Project Library

Contact Us

Function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ies

Overseas Representative Offices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Service Agencies in Cities

Your Suggestions

Cities

JinanQingdao

ZiboZaozhuang

DongyingYantai

WeifangJining

Tai'anWeihai

RizhaoDezhou

LinyiLiaocheng

BinzhouHeze

Development Zone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

Special Customs Supervision Zones

Key Industries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New energy & materials

Modern maritime

Healthcare & elderly care

High-end chemical industry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Cultural creativity

Boutique travel

Modern finance